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全國首個孤獨癥康復樣板基地在海口成立
5月的海南島,陽光燦爛,綠樹滴翠。
26日,位于海口市的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孤獨癥兒童(南方)康復基地(下稱“南方康復基地”)正式掛牌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孤獨癥患者及家長人頭攢動。在之前舉行的義診活動上,有來自全國12個省區市的近300名孤獨癥兒童拿到了專家的診斷和康復建議。
為了“星星的孩子”
近年來,中國孤獨癥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據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提供的數據,我國孤獨癥患病率約為1%,孤獨癥人群超1000萬,孤獨癥兒童超200萬。
孤獨癥患兒存在社會交往和溝通障礙,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像夜空中獨自閃爍的星星,被稱作“星星的孩子”。
孤獨癥起病于3歲之前,3歲以后表現明顯,絕大多數兒童需要長期的康復訓練和特殊教育支持。6歲前是孤獨癥的最佳干預期,3歲前是孤獨癥兒童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年齡越小,大腦發育的可塑性越大,所以早發現、早干預是孤獨癥兒童康復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賈美香醫生說。
據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通介紹,目前國內有1000多家孤獨癥康復機構,90%以上為民間機構,因為早期康復資源匱乏,甚至有很多孤獨癥患者家長自己創辦康復機構,但總體上,因為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缺乏專業培訓及規范化的評估、治療等干預手段,孤獨癥康復效果不明顯。
在此背景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海口市政府及海口市殘聯成立了南方康復基地。“希望打造一個孤獨癥康復治療樣板基地,依托專業的教師隊伍和國際先進的治療方法,制定孤獨癥康復治療行業標準和規范,推動我國孤獨癥康復治療整體水平提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秘書長張雁華表示。
專家團隊編制教材
特意從貴州前來海口參加義診的夏媽媽,她4歲多的孩子在當地民辦康復機構接受治療,但這家康復機構簡陋的硬件條件和培訓水平,讓她不滿意。
“場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緊缺,我國孤獨癥康復治療急需培養專業人才。”張通表示。
為此,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專門成立了一個由眾多國內知名孤獨癥康復專家組成的顧問委員會,著名兒童孤獨癥康復專家賈美香、張通、吳衛紅、郭延慶、李小俚等都是南方基地專家委員會成員。專家團隊出標準、出規范、出人才,為孤獨癥兒童、家庭和機構提供精準康復服務和指導。
該委員會為基地編制了一批康復教材,目的是建立孤獨癥行業技術規范、標準和管理體系,積極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和交流工作。基地在提供孤獨癥兒童康復服務的同時,還承擔著為我國孤獨癥康復領域培養人才的重任。
“南方康復基地要為孤獨癥兒童提供全程生命健康管理服務,建立孤獨癥行業技術規范、標準和監管體系,開創孤獨癥兒童康復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的新模式。”南方康復基地負責人表示說。
多學科融合康復
“作為全國首個設施完善,教學規范,專家水平高,運營管理科學的樣板基地,我們有責任讓全國孤獨癥兒童得到有效的、專業的、具有特色的康復訓練和治療。”張雁華說。
基地內共建有康復樓、托教樓、教研樓、服務樓、室外訓練區以及配套服務區,占地約43畝,為孤獨癥兒童提供了良好的康復環境。
南方康復基地集醫、教、康、研、輔為一體,除了開展個別化訓練、常規集體課、PT(物理療法)、OT(作業療法)、ST(言語療法)、特色課音樂、繪畫等訓練課程外,還將與美俄孤獨癥機構合作開展馬術、海豚等國內空白、具有探索性的康復訓練課程,實現多學科融合、跨專業的綜合康復。
南方康復基地還將打造情景小鎮,內設超市、紅綠燈交通路口等,模擬真實生活環境,讓孩子們能夠真正接觸社會,學會適應、融入現實生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康復 孤獨癥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