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名人故居保護之路:文物活化利用的良方如何開?

2018年05月28日 08:5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原標題:名人故居保護之路:文物活化利用的良方如何開?

“龔自珍故居”的標識牌。院內的一位居民說,當時為了能住人,許多房子都翻建過了。上官云 攝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上官云)由于自身蘊含歷史價值、人文價值等多種因素,“名人故居”一直比較受關注。只不過,在漫長的時間里,有些名人故居狀況較好,有些成為“大雜院”,不復原貌。這些故居應如何保護?記者此間相繼走訪了位于北京的楊椒山祠、龔自珍故居等地,了解其現狀。

北京龔自珍故居位于宣武門外上斜街50號,著名詩人龔自珍曾在此住過5年。院子原本坐北朝南,分為東、中、西三路,后改為廣東番禺會館。一位老街坊說,宅院的大門以及后花園、戲臺、假山都沒了,許多房子也翻建了,難尋舊屋蹤影,因為騰退,不少住戶都搬了。

從這里出來,走出不遠便是達智橋胡同,楊椒山祠便位于此處。它原本是明代兵部員外郎楊繼盛(號椒山)的故居,又叫松筠庵。清乾隆年間,松筠庵改為楊椒山祠,后來變成民居。目前,記者只能看到院落中狹窄的通道,而有名的“諫草亭”被磚塊封得嚴嚴實實,似乎曾經住過人。

位于達智橋胡同的楊椒山祠。據附近居民介紹,這兒一度還是菜市場。上官云 攝

“院子其實挺大,但后來被隔成了三個小院,房屋也比較破舊了。”一位女士回憶,原先院子里依稀還能看得出假山石,就是長滿了雜草,顯得多少有些亂,“現在在騰退,好多戶搬走了”。

說到騰退保護,金井胡同的沈家本故居堪稱一個好樣本。沈家本是清朝光緒年間進士,歷任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等職,是清末修訂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沈家本入京后,就住在金井胡同。

一度,這所院子變成“大雜院”,自建房遮蓋了原本的布局,院子甚至只剩下一米左右的道路。在2015年3月底,沈家本故居進入騰退階段,僅僅十多個月的時間,騰退完成,占地1700多平方米的三進大院逐步恢復舊貌。

沈家本故居還在修繕。一位男士說,希望正式開放后能進去參觀。上官云 攝

現在,院子正在進行修繕。隔著大門望去,相較原來,能看到院落已經“煥然一新”,格局規(guī)整。一位居民說:“我在附近住了很多年,期待建好后能進來參觀”。

譚嗣同故居淪為大雜院、蕭軍故居冷清寥落、二層小樓已呈頹勢……這些年,類似報道不少見,很多人呼吁加強對名人故居的保護利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便曾建議,將田漢故居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拆除違章建筑,修整歷史院落,安置居民住戶,恢復故居原貌,開辟為對社會開放的文化名人故居紀念館。

一些名人故居也確實得到了保護或修繕。就在2017年底,北京市西城區(qū)啟動了15處文物騰退工程,其中就包括譚嗣同故居(即瀏陽會館)等。西城區(qū)文委主任孫勁松表示,“十三五”期間,西城區(qū)將有包括28處名人故居和會館在內的50余項直管公房類文物完成騰退。

對名人故居的界定,有專家表示,目前并沒有一個統一、清晰的標準,但是,如果已經掛牌保護,那么就意味著住戶不能對故居內部結構做出任意改動。

資料圖:院落大門一側的墻上,鑲嵌著“譚嗣同故居”的標識牌。上官云 攝

“名人故居如何保護是一個討論已久的話題,也曾有不少專家提出很多合理建議。”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劉陽說,由于一些原因,有的名人故居變成大雜院,出于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保護文物等多方面考慮,騰退是應該的。

當然,騰退是一方面,之后露出“真容”的故居如何保護利用是另外一方面。如果只是修繕后完全空置,也許意義并不大。劉陽建議,可以選擇引進一些不會對文物造成再次破壞,而且富有文化、社會意義的項目,“比如開設博物館、紀念館等,供公眾參觀。而且引進項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經過專家嚴格論證,最大限度發(fā)揮故居們的歷史文化價值”。

不過,劉陽表示,名人故居多如牛毛,沒有必要全部開辟為博物館或紀念館,而是要通過論證,選擇那些真正具有價值的,比如名人在此居住時間較久、創(chuàng)作出過偉大作品或發(fā)生過重要歷史事件等。還要注意到,有些故居是私產,是名人后代居住其中,院落格局都保持的不錯,“這樣的合理居住也是一種保護”。(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名人故居保護 活化利用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色一区二区 | 日韩成视频在线精品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sa | 欧洲国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乱碼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