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粵港澳三地青年為大灣區建設建言獻策
21日至22日,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青年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創新”青年人才廣州交流會系列活動在廣州舉行。21日下午,來自穗港澳三地100余名青年前往廣州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考察交流,深入了解廣州城市的發展歷程和未來規劃。22日,來自法律、會計、金融服務及社工及志愿者領域的粵港澳三地青年代表約180余人齊聚中山大學懷士堂參加交流系列活動主儀式,中山大學黨委、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廣州市委統戰部,市人大常委會,團廣東省委,團廣州市委等有關領導出席活動。活動當天,市金融局、市科創委、市商務委、市委人才辦、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便利港澳青年來穗創業創新和人才引進方面的相關政策。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生出席活動并致歡迎辭。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高等教育和高素質人才的支撐,中山大學也將繼續承擔高校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重要角色。他表示,這次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各界菁英匯聚一堂,交流經驗,探討合作,共創未來。希望會有更多的青年菁英投身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時代浪潮中,為粵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廣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盧一先表示,青年作為最富創造力的群體,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生力軍。他希望青年朋友加強學習,提升境界,更好地把握時代機遇,創造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積極主動將理想抱負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一國兩制”偉大實踐、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做出應有貢獻,在新時代書寫青年篇章。
共青團廣州市委書記徐柳表示,團市委一直致力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的交往與聯系,開展了“同根同心”穗港澳青年微電影創作大賽、“我在羊城遇見你”等一系列交流活動。下一步,團市委將致力于粵港澳青年工作研究、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青年文化交流、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發展及粵港澳青年交流基地建設等工作。同時,她在講話也提出了三點希望,第一,希望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更加關注廣州的發展,來廣州創新創業;第二,希望積極推動粵港澳青年交流工作項目,促進大灣區青年工作深度合作;第三,希望大灣區青年共同攜手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中,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大灣區青年期待進一步交流融合
香港百川匯創會主席、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文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優惠政策正式推出之后,可以促進香港和內地青年人才的流動。霍啟文建議:“應該充分發揮港澳視野,搭建粵港澳創業青年交流大平臺。同時利用港澳科技,高度發展實體經濟。聯手港澳資本,開拓粵港澳市場。”同時,他也表示,像今天這樣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搭建的交流平臺非常有意義,希望以后可以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特別是青年活動。
澳門廣州社團總會常務副理事長、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委會主任、東西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志達也來到現場。對于如何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和人才深度合作,馬志達表示,要完善三地促進人才交流與融合機制,建立“粵港澳”三地青年創新創業統一的規劃與管理機制,還要落實三地青年創新創業統一的資本引領及導入機制,為提升灣區內青年創新創業成功率作保障。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創新”青年交流會的青年圓桌會議上,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常委梁幸華發現,個別剛來內地的港澳青年對內地的商業環境和生活環境尚不了解,不少港澳的會計和金融從業者和學生在考取國內的專業資質方面遇到較大困難。他建議,應增進三地青年交流和實地體驗,在專業資格考試方面,可以提供更多協助如一年多次的考試機會等,以促進港澳地區的會計及金融從業人員和學生在大灣區發展。”
20家青年團體簽署交流會合作框架協議
現場,廣州市青年聯合會與深圳等8個地市青聯負責人及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等11家來自香港和澳門的青年社會組織、青年團體共同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創新”青年人才廣州交流會合作框架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青年發展和創新創業、青年專業人才合作交流、青年發展問題研究及調研成果共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青年團體深度交流均是《協議》中的重點內容。
同時,現場還舉行了青年人才工作陣地授牌儀式。華南理工大學U工作站等高校工作站被授予廣州青年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站(示范點),主要為青年提供實習推薦、就業推薦、政策宣傳等各項服務。霍英東研究院等被授予粵港澳大灣區青創基地,旨在加強粵港澳青年文化交流。中山大學科技園等孵化基地被授予廣州青年就業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廣州市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李榮新還現場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人才榜樣選拔活動征集令。廣州地區各行業領域的創新創業青年人才和有意愿來廣州創業就業并落戶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青年人才都可以積極報名,報名時間為5月至7月,可以關注‘廣州青年’、‘廣州青年就業創業’等官方微信、網站了解詳細內容。(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青年 粵港澳 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