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打破“課外講”怪圈當從教育供給入手

2018年05月18日 17:50 | 作者:周軍 | 來源:紅網
分享到: 

隨著課外輔導熱愈演愈烈,“公辦省錢,民辦省心”的傳統模式崩盤,攢課、請假、逆托管等新現象頻出。江蘇一家公辦學校的家長們要求老師給孩子補課,既不能讓老師白干活,又不能給老師惹麻煩,家長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由家長委員會找場地、看場地,并組織收費,然后將補課費“捐贈”給老師個人。(5月15日新華網)

由家長出面組建培訓班,再將補課費以“捐贈”的形式付給老師,包裝過后的培訓班顯得更加隱蔽,也更不容易被發覺。之所以家長反轉為校外培訓班亂象的制造者、推動者,實質則是在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充分背景下家長恐慌心理的最直接表現。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特別是對優質教育資源情有獨鐘,哪個老師好,哪里的老師帶出的學生升學率高,狀元生、尖子生多,家長就會一股勁地削尖腦袋把孩子送到哪個培訓班,為校外培訓班提供生存的“土壤”。

當然,除了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一些老師“課上不講課下講”,也是家長被動把孩子送到培訓班的重要因素,成為了教學活動中的痛點。一方面,教育部門果斷亮劍,條條禁令打壓,卻面臨難以根治的尷尬。另一方面,家長怨聲迭起,埋怨老師“不務正業”,卻又私下“組團”為孩子報班,在“供”與“需”的矛盾中選擇妥協。這一亂象,猶如生長在教育生態中的一塊“疤痕”,拔了會有傷痛,不拔又煞了風景。

《教育法》明令禁止教師從事各種課外的補習班行為,并且收費。一邊是法律的禁令,堅決杜絕老師在校外辦班,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考點放在課外講,進而誘導學生參加“小灶班”,在學生身上謀福利。另一邊是一些老師把禁令當耳旁風,擔憂校內吃不飽,擠破頭皮也要冒風險、踩雷區。說白了,還是抵擋不住豐厚利益的回報,把校外培訓班當成了做大錢袋的“自肥地”。

筆者認為,打破校外培訓班這一亂象,依靠禁令的同時,還要綜合施策,深層次從教育改革上入手。比如,可探索優質教育資源公平配置,鼓勵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到基層援教,強化教師隊伍綜合能力培養,從供給側配強配優教師力量,整體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會消除家長面對子女教育的恐慌和擔憂心理,讓需求回歸理性。再如,還可在招生源頭上進行生源公平分配,消除優秀學校“掐尖”現象,讓“差生”也有機會進入好學校接受公平教育,進而降低走向校外培訓班的幾率。

不可否認,從教育供給切入,打破“課外講”的怪圈,是一個慢動作,需要深耕細作,得有一定的過程。從眼下看,根治校外培訓班,還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共同發力,利用規則對教師行為加以約束,對一些性質嚴重的可采取吊銷教師資格證,列入師資隊伍“黑名單”,限制評先評優等加以震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育 老師 家長 培訓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 在线视频国产1024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 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 | 思思久久国产精品丝袜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