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開啟新時代“鑿空之旅”——陜西借“一帶一路”倡議加快與世界分享開放創新成果
新華社西安5月15日電題:開啟新時代“鑿空之旅”--陜西借“一帶一路”倡議加快與世界分享開放創新成果
新華社記者陳晨、姚友明、薛天
正在西安舉行的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一些與會者慕名來到西安西郊的絲綢之路群雕參觀,追憶2000多年前張騫開啟的“鑿空之旅”。
透過絲博會這個窗口,記者發現,借助“一帶一路”倡議,陜西正加快與世界共享開放創新成果,新時代的“鑿空之旅”正徐徐展開。
從“駱駝商旅”到“鋼鐵駝隊”:設施聯通促進貿易暢通
11日,伴著一聲長笛,載有1066噸烏茲別克斯坦綠豆的貨運班列抵達西安,為中國人的餐桌帶來濃郁的中亞風味。2013年以來,陜西已開通西安至德國、波蘭、匈牙利、芬蘭及中亞國家的8條“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鋼鐵駝隊”滿載棉紗、板材、機電產品每日往來不息。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近60條國際航線將西安與世界相連……今天的絲綢之路,早已不再與駝鈴和黃沙為伴。立體交通網絡的形成,大大縮短了陜西與沿線國家間的時空距離。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馬莉莉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西北地區的國際化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構建了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高效便捷的立體大通道,內陸新型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在絲博會上,蘭州廣通新能源汽車公司展區人頭攢動。公司總經理楊健說,他們的拳頭產品電動公交車可在極端溫度下安全行駛,很受國外客商青睞。
“蘭州有包括‘長安號’在內的多條國際貨運班列過境,產品15天就能到達德國漢堡,成本大大降低。”楊健說,公司今年預計向歐洲出口100輛公交車。
基礎設施的聯通讓貿易往來更加暢通。今年第一季度,“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貨運量達7.9萬噸,超過2017年全年總量,出口貿易國從24個增加到30個,進口貿易國從2個增加到6個。
從“文明交匯”到“互利共贏”:“中國制造”讓沿線人民得實惠
絲綢之路自古便是文明交匯之路:東方的絲綢、瓷器、鐵器一路向西傳播,西域的石榴、胡椒、亞麻進入中國。
在張騫鑿空西域2000多年后,產自其故鄉的“新舟”系列支線客運飛機已在津巴布韋、尼泊爾、喀麥隆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條航線服務,累計運送旅客1100余萬人次。
英國諾丁漢市政廳行政長官柯睿恩說,“中國制造2025”廣為人知。這次來西安參加絲博會,就是為了吸引高科技企業到諾丁漢投資,“分享中國的創新成果”。
中國電建西北院近年來在老撾、柬埔寨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了超過80個建設項目,目前已有30余個完工。2017年公司海外項目招聘當地員工525名,為所在國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
“我們堅持每建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經濟,讓當地老百姓得到實惠。”中國電建西北院黨群工作部副主任李衛華說,在東南亞與一些國家交流時,深切感受到當地老百姓對“一帶一路”的真誠歡迎。
“中國制造”的種子,也在異國他鄉的土地里生根發芽。初夏,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的中哈現代農業創新園內一派勃勃生機,來自中國楊凌的土壤專家趙二龍指導試種的3個玉米新品種。2015年至今,這個園區已開展6大類45個品種的種植。
從“同道相益”到“民心相通”:人文交往漸入佳境
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內,一尊彩繪胡人文吏俑引人注目:典型的高鼻深眼形象,卻身著一身唐代官吏的服飾。史書記載,盛唐時期各國商賈、學生云集長安,大量外國人在朝為官,與唐人同道相益。
如今,“一帶一路”沿線的人文交往再掀熱潮,游客數量的增長是最直觀的佐證。馬來西亞國際貿易與工業部副秘書長拿督伊善說,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提供從吉隆坡到北京、重慶、福州等中國城市的50余個直飛航班。2017年馬來西亞到訪中國人數達120萬,230萬中國人暢游馬來西亞。
“由于直飛航線增多,這幾年從東南亞、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來西安的商務團、旅行團明顯增多。”西安海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波說。
科教合作方興未艾。來自哈薩克斯坦農業部農產品深加工研究院的青年學者茱瑪,是中國政府絲綢之路獎學金的獲得者。去年9月,他來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留學,專司油脂領域研究。“我今后是要回國的,但會把在中國學到的東西造福于哈薩克斯坦人民,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他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陜西 一帶一路 世界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