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一輛摩托車載7名熊孩子 不能這樣“玩”
近日,據云南網報道,云南一小伙騎著摩托車,后面竟然還載著6名小學生,這驚險一幕被發到網上后,迅速引發網民關注和熱議。當地警方調查后發現,這些“熊孩子”以身試法是為了拍快手視頻來博眼球。目前,警方已責成相關學校加強交通安全教育。
如果是違規違法的活動“被”傳到了網絡平臺,引起輿論和警方的關注,進而得到及時制止或者查處,那這樣的平臺不但無過,反而是有功的。但是,如果這套因果邏輯倒了回來,變成“為了在網站上發布”,刻意去拍一個博點擊量的違規視頻,那這樣的平臺不僅不值得贊揚,反而該經受批評和質疑。
所以,對于“載七人摩托車”的追問,不應止于針對孩子們的批評教育,更應該問問平臺,其審核和監督的義務是否盡到?當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甚至破壞法律法規的視頻,在自家平臺上大肆傳播,并且引發大量關注,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涉事平臺有必要反思改進。
事實上,類似的“出格”視頻,我們不是第一次見到了。前不久,據《法制晚報》報道,有網紅主播為尋求刺激、博取眼球,酒后爬上警車踩踏,并將相關視頻傳播炫耀。涉事兩名男子事后被警方抓獲,分別被處行政拘留12日和15日。
其實,說這些人不懂法、不知道做這些事情的后果,有些牽強。畢竟,破壞普通的社會車輛,就是對他人私有財產的侵犯,這是常識。更何況他們破壞的是警車,這是明顯的有意為之,其意圖無非是制造看點,在相關平臺上贏得點擊量和利益。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些平臺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回避責任、放任違法違規活動的牟利心理。換言之,如果真的有心監管,也不會總是“下線總在火爆后”,等到事情鬧大了才去處理,而不是防患于未然。
而從長遠來看,一個企業的價值導向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未來。如果一個平臺之名,讓人一聽想起的只是“低俗”“獵奇”“搞怪”等字眼,甚至打法律擦邊球乃至違法犯罪,那么這樣的企業必然是沒有生命力的。瘋狂過后,必是死亡。
如果說,流量和用戶是一個平臺企業基本追求的話,那么這個動力之源只能是為社會創造價值。而放眼如今的一些火爆平臺,它們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利潤,而忽視了長久的健康發展。因此,將社會責任和人文價值扛起來,應成為一個企業的靈魂自覺,這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血液。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平臺 摩托車 企業 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