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基金會是藝術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力
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藝術贊助人的理念和機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18世紀的歐洲,社會分工開始細化,出現了專業藝術經紀人和拍賣行。伴隨著藝術市場的不斷發展,藝術家的地位逐步提升,藝術家可以自由表現自己的情感和創作理念,他們將作品寄賣在藝術機構中,藝術贊助人不再干預藝術家的創作,贊助人與被贊助的藝術家之間逐步形成了契約關系,商業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
縱觀世界文化藝術的發展,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離不開資金的贊助和支持。藝術贊助的來源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商業機構和個人。藝術基金會的出現標志著藝術贊助走向專業化和規范化。基金會的藝術贊助在歐美國家發展時間較長,也形成了較為成熟體系和制度,藝術基金會成為藝術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企業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公益慈善和社會責任是無法回避的義務。在各國法律法規中,對于基金會基本上都有稅收上的優惠政策。歐美不少國家遺產稅率較高,很多富人都有自己的基金會,富人或企業通過成立基金會達到公益和節稅雙重目標,或者將收藏的藝術品捐給美術館或博物館,以避免其去世后家庭遺產糾紛。企業家或企業自己設立的基金會具有較大的話語權,不僅是社會參與和社會地位的象征,還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觀和既定目標。
從國內外來看,各基金會進行藝術贊助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歐美不少藝術機構都由藝術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藝術家尤其是年輕藝術家非常渴望來自成熟的藝術基金會的青睞,借助基金會專業渠道的推廣,不少藝術家可以走進知名博物館和美術館,提升其學術和市場價值。例如,古根海姆基金會成立幾十年來,系統地遴選和購買藝術家的作品,同時拓展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在美國、西班牙等國家建立了古根海姆博物館推廣藝術教育。
在藝術基金會中,以藝術大師名義成立的藝術基金會較為常見。例如,安迪·沃霍爾基金會、黃胄美術基金會、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等等。還有一些大企業每年將利潤的一部分投入到企業基金會中,專門用于慈善公益事業,在企業經營良好的情況下,基金會的資金具有較好的保障。最近幾十年,越來越多時尚品牌基金會成為藝術贊助人,推動了藝術與商業的融合發展。時尚品牌主要看中藝術的前沿性、先鋒性和創新思維,這些契合高端品牌的內在氣質,把產品當作藝術品,不僅能夠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還可以探及到更高端的潛在消費者。他們通過贊助各種藝術展覽等公益慈善活動來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同時推動藝術市場發展。
最近幾年,我國基金會發展迅速。截止到2017年底,我國有基金會6464家,其中成立1-3年的基金會有1427家,成立1年以下的基金會有640家。以“藝術”、“文化”為相關登記在冊的基金會有578家。民政部頒布《關于規范基金會行為的若干規定(試行)》指出,基金會進行保值增值應當遵守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基金會進行委托投資,應當委托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進行。2016年9月1日我國頒布《慈善法》,規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財產用于慈善活動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慈善組織為實現財產保值、增值進行投資的,應當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投資取得的收益應當全部用于慈善目的。
目前,國家并沒有就基金會的投資范圍進行限定。不少藝術基金會在資金運用方面通過購買藝術品提供藝術贊助,同時藝術精品作為另類投資的一個選項,本身也可以保值增值。總體來說,國內藝術基金會數量占比不高,資金規模不大,這也是委外投資不足的原因。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編輯:楊嵐
關鍵詞:藝術基金會 藝術 藝術家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