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守護“自如”的心境
面對紛繁世事,保持內心的寧靜殊為不易。無論境況如何,倘若一個人始終能保持“自如”的狀態,實屬難能可貴。
動靜自如、收放自如、進退自如,彰顯的是一種淡定的姿態、穩定的狀態、鎮定的心態,體現著對局面的把握?!拔倚姆耸?,不可轉也”“任爾東西南北風”“亂云飛渡仍從容”……這些詩詞名句,無不是對“自如”之境的生動寫照。清代王晫的《今世說》記載了兩則故事。一個叫羅賢的京官,有才華、有名望,卻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對此毫不介懷,還“歌嘯自如”;一個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饑荒年月,把家里的幾百石米拿出來賑濟別人,自己和家人則“粗糲自如”,粗茶淡飯。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迎風長嘯、倚水清歌,正是一種“自如”的高境。
如今,生活的鼓點越敲越快,各種誘惑撲面而來,人們時常感到被大流裹挾著往前走。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者中,感覺“浮躁,踏實不下來”的人超過四成。現實中,有的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圍著私利打轉,常常心神不寧,何談“歌嘯自如”?有的人戚戚于貧賤,總跟別人攀比,一旦比不過就心態失衡,何談“粗糲自如”?還有的人在變動不居的世界里迷失自我,陷入“身不由己”的喟嘆,墜入“無所適從”的迷茫,遑論動靜自如、收放自如、進退自如。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所謂“常度”,其實就是應當恪守的準則或信條。匆匆趕路時,不妨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想想當初為什么出發,問問自我心中的那個“常度”到底是什么。梭羅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圣廟的建筑師。”建構心中的“圣廟”,找到內心的尊崇,避免理想缺位、靈魂失重,才能在內心深處積攢起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慮狀態,把前行的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優秀共產黨人的群體里,不乏能將“自如”做到極致之人。開國將軍甘祖昌,主動辭去軍隊高級職位,回鄉后帶領鄉親們修水庫、建電站、架橋梁,體現的是“惟有退身可自如”的豁達;科學家于敏,在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之前,曾為國防事業“隱身”達30年之久,體現的是“遠卻喧囂盡自如”的淡泊;航天員鄧清明,一次次入選“神九”“神十”“神十一”飛行任務乘組梯隊,一次次與飛天夢失之交臂,當了20年“備份”也不后悔,體現的是“吾道悠悠心自如”的從容。守護“自如”的心境,就是守護不變的初心,越是時間久、困難大、考驗多,越能彰顯“自如”的價值,越能稱出“自如”的分量。
有人說,除非我們有意識地培育自己,不然,到了可能采取行動的時刻,就會不知所措。“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隨人看桃花”。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獲人生的曼妙風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守護 心境 體現 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