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一詩中寫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能不能堅守艱苦奮斗精神,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詠史》,全詩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作于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唐文宗是一個有進取心的皇帝,即位之后,去奢從儉。為重振朝綱,改變朋黨相互傾軋,宦官掌握禁軍、干涉朝政的惡劣狀況,他曾兩次謀誅太監,均以失敗告終,抑郁成疾,含恨而終。官居下僚卻有濟世志向的李商隱作詩痛悼文宗、反思現實,借“詠史”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人常云,李商隱詩歌晦澀難懂,難就難在他愛用典故。此詩頷聯、頸聯、尾聯,三聯中連用五典故。
首聯開門見山,用筆大開大合,縱貫歷史長河,從前賢治國理家事件中,得出經驗教訓:勤儉節約與奢侈浪費為家國興亡之關鍵。頷聯上句“何須琥珀方為枕”用了南朝時的典故,琥珀自古就被認為是極貴重之物,也是一味鎮痛良藥,據《南史·宋·武帝紀》宋武帝率兵打仗時,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琥珀枕打碎,分賜給將士作金瘡藥。“真珠”即為“珍珠”,頷聯下句“豈得真珠始是車”借用的是《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記載的戰國事。魏惠王向齊威王夸耀自己用珍珠飾車,明晃晃照亮十二乘之車。齊威王不以為然,稱他珍惜的寶物是賢臣良將,人才足以光耀千里,為國增輝。此聯是說,作為君主,要學宋武帝、唐德宗、齊威王之好,勤儉愛民,不追求華麗的物質。
頸聯典故含在“青海馬”和“蜀山蛇”兩意象中。“青海馬”曾見于《隋書·西域傳》。活躍于青海一代的吐谷渾部族嘗得波斯草馬,日行千里,生驄駒,稱“青海驄”。以“青海馬”代指為國效勞之良才。東晉常璩《華陽國志》稱,秦惠王將五女許配到蜀地,蜀派五壯士去迎接,路遇一條大蛇入穴,五壯士拔蛇失敗,山崩,將他們都壓在了山下。蜀山蛇在此指宦官、佞臣。這句是說唐朝國運衰微,棟梁難覓、佞臣難拔,難逃滅亡趨勢。
尾聯奏響哀曲。“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意為當年舜唱《南風歌》,一唱而天下太平,但是清世已不在,天下大治之局難追,徒余哭聲繞耳。“南風曲”即指“南薰曲”,為舜所作,是太平歌。“蒼梧”是舜駕崩的地方,“翠華”指翠羽為飾的天子儀仗隊旗幟或車蓋。這是對文宗的同情和哀嘆,隱晦地指出雖然文宗以身垂范、勤儉持國,但由于穆宗、敬宗兩朝奢靡成性,唐朝大廈將傾的頹勢無可挽回,暗中也有傷己之情,有生不逢時、報國無門之嘆。
在此詩中,李商隱有感而發于文宗朝之事,由之擴展至大唐興衰,進而聯想到歷朝歷代,推理出國家滅亡是人為導致的。這和他在《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中提出的“又聞理與亂,系人不系天”的歸納是一致的,不僅僅是“發思古之幽情”,更有興亡規律和得失經驗的理性總結與犀利批判。這在我國詠史詩的漫長發展歷程中,對進一步提升此種題材的意蘊具有進步意義。相對其他詠史詩,李商隱詩歌尤其講究出處和來歷,繡織麗字,鑲嵌典故,包藏細密,藝術性極高。詠史詩至唐而盛,而唐之詠史至李商隱則具有里程碑意義,他豐富了這類詩的題材,探索了新的手法,使詠史詩思想性、藝術性臻于和諧統—。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在詠史詩中詩和史熔鑄在一起。勤儉興國興家,奢靡亡國亡家,這是千古常談和必談話題。“奢侈之費,甚于天災”,倡勤儉節約之傳統美德在我國歷史悠久。戰國時期,秦穆公問屬下才士由余曰:“古之明王得國失國何以故?”由余答曰:“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北宋司馬光云:“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清人朱柏廬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治國如理家,官清則民儉,吏廉則風淳,勤儉節約于國于家都是大有裨益的。李商隱在詠史,我們也在詠史,詠史的目的在于鑒今,在于提高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將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運用到現實中。
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奔赴延安,實地采訪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被紅軍的勤儉和素樸深深感動,用文字將其定格在《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讓全世界對中國共產黨人的清廉和素樸都有了深刻印象。80年光陰悄悄流轉。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以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時,毛澤東同志“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的話語作結,提醒全黨同志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因此,全體黨員都應當堅持勤儉節約、抵御奢侈浪費,同時也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讓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詠史 勤儉 家, 前賢 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