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拼湊廉政報告”也是一種形式主義
一個官員干部的廉潔狀況、履職情況,更多要看其真實具體的實際工作表現,自我評價僅是很小的一方面,來自群眾和社會的評價,才更重要、更可信。
四川內江市東興區紀委監委在檢查各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2017年述責述廉報告時發現,部分干部的報告存在照抄照搬、相互抄襲的現象:有的把2016年的報告改個時間,就變成2017年的;有的把報告中的“十八大”直接改為“十九大”;有的兩份年度總結,95%的內容相似……最近,18名鄉鎮(街道)科級領導干部因此被通報批評,其中2名相互抄襲的領導干部被責令作出深刻書面檢查和誡勉談話。(見4月30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一面在煞有介事地作“述責述廉報告”,而另一面這些報告的內容本身又根本沒“走心”,淪為“照抄照搬、相互抄襲”的敷衍,不僅荒誕反諷,而且也是“四風”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表現”——既是一種言行不一的形式主義作風,也是一種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作風。
要想有效避免上述現象,進而根治背后的“四風”問題,嚴肅問責當事人當然必要,但僅有這些還不夠。
類似“官員拼湊廉政報告”這樣的“四風”問題的產生,當事官員的“四風”問題,實際上并非全部、關鍵原因,上級部門可能難辭其咎,所謂“問題表現在下面,根子在上面”。
如據了解,一些干部之所以熱衷于“拼湊廉政報告”,并放心地上交,是因為“報告年年交,以為交上去也沒人看”。如此語境下,顯然有必要追問:“報告交上去沒人看”的情況是否存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顯然同樣也是種“四風”問題,而且是直接催生“官員拼湊廉政報告”的重要根源。
更重要的是,那些要求提交廉政報告的上級部門,是否也應進一步反思:這種存于紙面的述廉方式和形式,是否本身就容易滋生“形式主義”問題?甚至存在“以文山會海代替實際工作”的問題?
畢竟,一個官員干部的廉潔狀況、履職情況,更多要看其真實具體的實際工作表現,自我評價僅是很小的一方面,來自群眾和社會的評價,才更重要、更可信。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員、干部身上的問題,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形式主義 報告 拼湊廉政報告 干部 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