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人物志人物志

周文彰:草有據,筆有源

2018年04月27日 15:47 | 作者:?詹長智 | 來源:中國藝術報
分享到: 

原標題:欄目:書者

周文彰作品(局部)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技藝,也代表一個人的文化修養,自古中國讀書人就有追求“琴、棋、書、畫”技藝的傳統。然而,真正能夠稱得上書法家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因此,學不好書法往往成了許多人的一塊“心病” 。但是書法家周文彰從踏上習書的道路,到取得書法博士學位,他對書法的學習都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學書法到底應該從什么字體學起?傳統的觀點是從楷書起步,先要掌握基本的筆劃和間架結構,然后再學習其他書體。然而,在歷史上,楷書并不是所有書體的源頭和基礎。在實踐中,楷書也并不是學習其他書體的必要前提和基礎,特別是對書體的適應和愛好往往與學習者的性情和興趣密切相關,并不是任何人都喜歡或都能夠學好楷書。相反,有很多習書者正是在學習楷書階段就感到索然無味而無功告退了。周文彰習書則獨辟蹊徑,直接從草書開始練習,結果一舉成功。他的學習之路再次告訴人們,不必把以楷書起步奉為習書的圭臬。

其次,學習書法如何臨帖?周文彰強調臨帖而不必追求學得很像,學得再像也不是你自己的書法。只求神似,不求一致——把臨帖與創作相結合,臨帖是為了效法大師,傳承藝術;創作是為了推陳出新,發展藝術。兩者結合才有新意,才有發展和進步,才能有自己的作品。如果不敢打破常規,幾十年還在依樣畫葫蘆,沒有一件自己的作品,他注定是一個失敗者。

第三,周文彰堅持“草有據,筆有源” 。周文彰認為,草書若無據,不講規范,隨便造次,既失去了這門藝術的歷史傳承,也失去了它的文化價值。因此,他在草書創作中堅持從不生造一個符號,不會寫的筆劃就勤查草書字典。在日常書法創作中,他亦注重選擇常見的字形,方便普通讀者容易認出。

周文彰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而且越到生命的成熟期他的學習效率越高,創作越旺盛,我認為這都歸功于他自己總結的執著與勤勉。而且,隨著他的人生閱歷越豐富,隨著他走入生命的更高境界,隨著他所承擔的工作責任和社會責任越來越重要,他的執著、他的勤勉也在不斷地提升高度和強度。(來源:中國藝術報)


編輯:楊嵐

關鍵詞:周文彰 書法 文化修養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rv精品一区二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人澡 | 五月花国产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