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創新驅動正揚帆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解讀之二
“新區之新,在于創新。”這是一年多來雄安人的一句口頭禪。這個京津保環抱中的新城,從誕生那天起,就把創新寫入了基因。在雄安周歲之際,《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落地,綻放美麗容顏。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透過規劃綱要的字里行間,雄安,這座創新之城的面貌逐漸清晰生動起來。
雄安理念,高起點規劃
“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在雄安這張白紙上落下的每一筆,都經過精心規劃,遵循一張藍圖。將頂層設計做到極致的雄安新區規劃,是各方關注度最高、動用機構最多、涉及領域最廣、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規劃。
雄安創新,從初心、理念開始。
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城市——兩個雄安,齊頭并進。一個是一磚一瓦砌成的實體城市,一個是數字網絡搭建的虛擬城市。未來現實雄安中,一根鋼梁都能在虛擬雄安中找到映照,一個控制閥門都可以被賦予一個IP地址,實體雄安將與數字雄安同步互動、共生共榮。
這是中國傳統中從未有過的城市——生態優先,藍綠主導。“在雄安,‘城’這個字被放在‘水林田淀’之后,先留足70%的藍綠空間,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再著手建城。”參與雄安規劃工作的深圳規劃國土委副主任徐榮說,生態環境不是城市的點綴,而是城市發展的前提,雄安依循生態本底建設,讓城市有機地嵌入自然環境之中,既體現了從立足城市開發建設為主轉向以生態文明為主導、保護發展為主線的現代規劃理念,又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學思想。
這是世界舞臺上萬眾矚目的城市——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國際人才引進,國際科技合作,外資外企涌入,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國際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礎設施、國際一流的創新服務體系遍地開花,雄安瞄準的是全球創新高地。“中國已經從一個地區性大國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我們走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心,作為北京新的兩翼之一的雄安,當然要對標全球,迎接八方來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說。
這是復興之路上引領示范的城市——創新驅動,科技引領。雄安有九大創新指標,標明到203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00件,科技進步貢獻率為80%……“不少指標都是世界領先,雄安發展不依靠土地財政,不依賴資源消耗,創新是真正的第一動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組長鄔賀銓說。
雄安創造,敢為天下先
雄安新區的建設,要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創新資源就是雄安將要承接的非首都功能中的一大重點。
哪些機構將匯聚在這座創新新城?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一些高端醫療健康機構,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總部及分支機構,還有一批高端服務業及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優勢企業。這里還會建起雄安的“中關村”,孕育出雄安的獨角獸企業,建起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學,培養出雄安的頂尖學子,會建起雄安的自貿區,打造雄安的自由化貿易。
“雄安承接的是符合新區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在徐榮看來,這座新城瞄準的是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的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創新使命遠不止承接,更在于創造。“雄安的創新,是人無我有的原創,是敢為天下先的引領。雄安將成為京津冀創新的源頭,全國創新發展的樣板。”鄔賀銓說。
創造新產業,提升動力加速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現代服務業、綠色生態農業五大高端高新產業已在規劃藍圖上一一落子,有序分布。“高端高新產業不搞同質化,別的城市沒有的、發展難度大風險高的、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都鼓勵落戶雄安。”鄔賀銓舉例,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汽車電子產業、工業互聯網軟件產業、數字創意產業,都是我國當前創新薄弱但后續發展空間超萬億元規模的前瞻產業。雄安要發展的是這樣的產業,創造更多原始創新的知識產權,補齊我國產業發展的短板。
創造新互補,打造京津冀新增長極。有這樣一組數字:北京中關村的成果轉化落地40%在北京,超過半數在長三角、珠三角,僅有少部分在河北。為什么河北創新成果轉化如此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京津冀產業有差異沒互補。”鄔賀銓介紹,河北產業偏“重”,諸如信息技術、新型材料等高新成果轉化在這里找不到配套,只能繞遠路到配套齊全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補上北方高端高新產業的缺口是雄安的使命之一,雄安要挑起三地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擔子,完善高端高新技術產業鏈,未來將成為產業創新的源頭,將創新成果輻射京津冀乃至全國。”鄔賀銓說。
創造新融合,打通創新發展產業鏈。鄔賀銓介紹,雄安至少有“三個融合”走在前列。首先是產城融合,以水定產,以產興城,依照自然環境、城市風貌布局產業。其次是產學研融合,徹底打通產學研體系,“企業直接走進高校課堂、實驗室,參與科技研究和成果轉化。”第三是軍民深度融合,“打造軍民融合試驗場,打開‘民參軍’的渠道,加快軍用技術對民用技術的輻射。”鄔賀銓說。
創造新文化,營造寬容自由的創新氛圍。硬科技的激發還需要軟環境的支撐。疏解對象、創新人才為何要來雄安?規劃綱要里給出了太多答案: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90%的綠色出行;高質量現代學校,高標準醫療衛生資源;多渠道保障的住房,職住均衡的街區……楊保軍認為,雄安要建設成為一個沒有“大城市病”的城市,優良的城市環境、豐富的文體設施、完善的公共服務會凝聚寬松自由的社會創新氛圍,“未來的創新不一定在實驗室里,很多會發生在街頭巷尾的聊天里,在不同生活場景下的觸動碰撞中。生活、工作和創新將沒有界限、彼此融合。”
雄安改革,白紙繪新篇
一個創新高地的崛起,必然背靠一個體制機制的新高地。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同樣離不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
雄安開出了一張力度前所未有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清單。“雄安是一張嶄新的白紙,沒有其他城市的既有包袱,是最好的改革創新試驗田。”鄔賀銓表示。
強化行政體制改革,管理層級簡化,“放管服”力度升級。雄安新區實行大部門制和扁平化管理,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實行聘任制;全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建立全新的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
深化財稅金融改革,穩定雄安財源,金融創新先行先試。規劃綱要明確了雄安建設資金的籌措機制,中央財政通過設立雄安綜合財力補助,統籌安排各類轉移支付資金和加大地方政府長期財務支持力度等方式,長期穩定支持新區建設。“中央政府還賦予了雄安財稅金融創新的權利,新的稅收政策、金融試驗試點、對外開放新舉措都可以在新區先行先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一起建設雄安。”鄔賀銓說,這樣自由開放的創新環境也吸引了國外投資者,雄安改革被世界看好。
創新人才人口管理,建立人才特區,實施積分落戶。探索實行最有利于激發新區創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稅收、養老等政策;采用技術移民等國際人才引進方式,實行最開放的人才引進制度。鄔賀銓表示,“雄安的公共服務、人才政策的軟實力價值難以用金錢衡量。”
完善住房制度改革,多元化住房供給,嚴控房地產開發。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售并舉的住房制度。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
拉滿創新弓弦,高揚改革風帆。雄安新區的未來將是一幅怎樣的圖景?在徐榮看來,從深圳特區的“起跑”,到浦東新區的“并跑”,再到雄安新區的“領跑”,不僅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更為世界轉型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創新永無止境,改革任重道遠。“建設雄安,一定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本著‘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銳意改革,久久為功,穩扎穩打,圓滿完成這項歷史性工程!”鄔賀銓充滿信心地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雄安 創新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