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產航母23日"動一下"引全球關注 或完成關鍵測試
原標題:國產航母“動了一下”,全球關注
4月23日是中國海軍節,早有傳聞將在這天開始海試的國產航母果然不負眾望地“動起來”。《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這是2017年4月26日下水后,國產航母的首次“軀體運動”。不過它最終并沒有如外界預料那樣駛向外海,而是重返泊位。但很顯然,國產航母首航已進入倒計時。
國產航母的“虛驚一場”
4月23日早上,當拖船逐漸向停靠在大連造船廠泊位的國產航母靠近時,現場軍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拖船到位,今天要進行海試。
然后網絡上的消息不斷更新:“眾多拖船在航母周邊又推又頂”“航母甲板上有吊車不斷上下”“拖船來回變換位置”“這期間有鞭炮聲、鳴笛聲”“拖船一度遠離,隨后又全部回來,繼續頂”……但最后依然是“虛驚一場”,國產航母基本沒離開泊位。
圖自網友:@特警4587的馬甲
不過從中國互聯網傳出的消息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新加坡《聯合早報》以“料將正式海試,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今早駛離碼頭”對此事件進行報道。路透社同樣引用網絡消息稱,“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計劃離開大連碼頭進行海上試驗”,23日正值中國海軍成立69周年紀念日。但報道也注意到,中國網絡上關于國產航母海試的消息很多,但鮮有官方報道,中國國防部沒有就此事進行評論。香港《南華早報》引述接近海軍人士的話稱,這艘國產航母將在本周進行海試,如果天氣和海況允許,很可能是在周一。
國產航母首次海試挑戰更大
外界此前猜測國產航母將在23日開始首次海試并非空穴來風。4月23日是海軍成立69周年的紀念日,按照過去的慣例,這是“獻禮的正日子”;此外遼寧海事局網站4月20日連續發布三條航行警告,也被輿論認為與國產航母首航相關。還有一系列建造細節似乎也在支撐這個結論:航母甲板已經清空、腳手架已撤、海試物資被吊運上甲板。
從2017年4月26日下水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年時間,航母專家李杰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一年的舾裝時間足夠把主要技術問題解決了,各類系統測試應該已經完成,所以近期國產航母出去海試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海事局發布的三條航行警告中提到的“軍事任務”是否和航母海試相關,答案并不盡然。因為軍事任務的含義很廣泛,潛艇活動、航行補給等都可以算在內,航母試航只能算其中一種。《環球時報》記者查閱2011年8月10日遼寧艦首次海試時,海事部門只提前一天發布航行警告,并且明確表示:8月10日0時至14日18時,大連港“OC3000-2#”船出海進行海試,其他航船禁止駛入黃海北部遼寧灣特定海域。
李杰認為,國產航母和當年遼寧艦首次海試最大的不同在于,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是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很多性能已經過實踐檢驗。而國產航母完全是中國自主設計,船上的發動機、船體密封性、建造工藝、焊接技術等都是首次檢驗,挑戰性更大。“在碼頭舾裝和出海海試對船體的要求不同,例如吃水深度不同、水下壓力不同、接縫處承受的壓力不同、不同海域的海水鹽度也不同,它們對于國產航母都是新挑戰。”到底干了什么?
23日國產航母到底干了什么?專家認為,國產航母何時能出海,和23日進行的測試關系巨大。現場照片顯示,航母甲板上的吊車不停移動,這可能是國產航母在拖船的協助下進行原泊位前后左右的小范圍活動,屬于艦船傾斜試驗。這是出海試航前必須要進行的準備動作之一,事關艦船安全。
李杰認為,23日進行的是航母出海前的熱身活動,在正式試航前要對各基本要素進行測試,主要包括配置是否平衡,傾斜過后船體是否存在漏水,其他部位結構強度承受力等。李杰認為,如果在此次熱身過程中暴露出新問題,就需要進行調試,這是必須經過的流程。李杰表示,影響航母海試的因素還包括氣象和海況等客觀條件。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現場照片中,航母旁邊的登艦廊橋并沒有撤離,李杰認為這意味著航母并沒有打算即刻進行海上試驗,而是為傾斜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做準備。此外,一位要求匿名的專業人士2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艦船出航有一個備航過程,其中必要的準備工作之一就是鍋爐點火,外觀上看就是煙囪會出現冒煙現象。如果沒有進行相關動力試航準備工作,就基本排除了試航的可能。23日的活動中,國產航母并沒有出現相關跡象。而且若在試航期間,航母身邊一直會有拖船伴隨航行。
編輯:曾珂
關鍵詞:國產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