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貴州從江:三千“繡娘”繡出致富路
走進貴州省從江縣停洞鎮的“玉英民族刺繡行”,14臺繡花機像一群正在花叢采蜜的蜜蜂歡快地嗡嗡鳴叫,在20多名“繡娘”熟練的穿針引線操縱下,瞬間的功夫一件件精美的刺繡品呈現在我們眼前。
“玉英民族刺繡行”女老板王玉英是個土生土長的苗家婦女,十年前她看到當地精美的民族刺繡品很受外界喜愛,市場開拓大有可為,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創辦了這家刺繡行。經過十年來的發展,昔日這個小小刺繡行辦成了發展到擁有14臺繡花機22名“繡娘”年實現產品銷售150余萬元的的規模。
“我們加工的刺繡品都是以本地民間刺繡品為樣本,融入我們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加工而成的,產品一直遠銷到省內外的各大城市及廣西、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很受歡迎。”王玉英介紹說,她創辦這個刺繡行后,就在當地招了20多名“繡娘”,現在她們每人每月的工資達到2000元左右。同時還帶動了周邊村寨120多名“繡娘”婦女從事刺繡品加工,使這些以前鮮為人知的民間刺繡品成為當地婦女的致富“寶貝”。
在中國的傳統刺繡工藝品中,人們最為熟知的是湘繡、蜀繡、粵繡和蘇繡,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繡”。而深藏在貴州省從江縣少數民族地區的以侗族、苗族為代表的傳統刺繡品,其刺繡紋樣不僅色彩斑斕,搭配巧妙,對比強烈,而且民族鄉土生活氣息濃厚,講究實用,有專家坦言這可堪稱中國民族傳統刺繡品中的驚艷之作。
近年來,從江縣婦聯在開展“巾幗創業”等等項目幫扶工作中,利用當地婦女善于刺繡,民族刺繡工藝精美,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等優勢,積極爭取金融部門扶持對當地少數民族婦女實施“婦女小額貸款”,引導民間的“繡娘”們把刺繡作為一項民族文化致富產業來抓,采取“零星作業,抱團發展”的方式組織她們從事民間刺繡加工。據統計,像“玉英民族刺繡行”的“繡娘”們一樣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里從事刺繡致富的全縣有3220多人,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1600余元。
據介紹,隨著從江縣民族刺繡引起世人的注目,地方政府把刺繡作為一項民族文化致富產業來抓,通過政策、資金扶持和創辦示范的方式帶動全縣民族刺繡產業做大做強,該縣打造的“侗文化產業園”就把園區內的“七星侗寨”之一的岜扒村定位為“刺繡村”。
如今民族民間刺繡加工在從江縣已經成為少數民族地區婦女們的致富產業,這些心靈手巧的“繡娘”們通過對色彩的巧妙運用,把自己熱愛生活與崇尚自然的理念淋漓盡致的融匯在一件件刺繡品上,產品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前景十分看好,“繡”出了她們的致富路。
梁雨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刺繡 繡娘 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