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馬拉松雖“熱”,參賽者需“冷”
4月15日,全國各地有40場左右包括馬拉松的路跑賽事,超過26萬人在同一天開跑
馬拉松雖“熱”,參賽者需“冷”
4月15日,有媒體統計,全國各地有40場左右包括馬拉松的路跑賽事,超過26萬人在同一天開跑。這一天也被稱為路跑的“春運日”。
中國馬拉松官方網站顯示,2018年迄今A類認證賽事有52場,B類認證賽事31場。在網站的“賽事日歷”上,國際馬拉松、山地馬拉松、女子馬拉松……各類路跑賽事讓人應接不暇。
今年1月,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于洪臣在中國馬拉松2017年度工作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各地共舉辦了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800人以上規模)達1100場,參賽人次近500萬。而在2011年,注冊賽事僅22場。7年間賽事總量翻了50倍之多。
近年來,在全民健身的熱潮下,馬拉松賽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與。馬拉松賽為啥這么火熱?普通人跑馬拉松有什么益處,又該注意避免什么誤區?
馬拉松“熱”的背后:需求與松綁
跑者王勁松是從2014年開始“跑馬”的。這兩年,他“跑馬”場次逐年增多,平均一年能跑10場馬拉松賽。今年1月以來,他已經在上海、成都、武漢跑完了3場。“在大城市比賽,每次參與都會發現比上一年有改善。”
王勁松的4年跑齡恰巧與中國進入“馬拉松周期”的時長相近。所謂“馬拉松周期”,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之后,該國多個城市會以馬拉松賽事為依托,進入全民路跑的體育消費黃金周期。這也是大多數歐美國家的經驗。在中國,2014年人均GDP已超過7000美元。
“經濟發展了,人們也有更多的閑錢和閑暇來追求健康。”北京體育大學中國田徑運動學院副教授、田徑教研室副主任、馬拉松國際級丈量員閆俊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內馬拉松在2014、2015年左右進入井噴式發展期,所謂的馬拉松“熱”正是從這時開始的。
“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后,2015年1月,中國田徑協會全面取消了對馬拉松賽事的審批。馬拉松賽事在這一年猛增到134場,增幅超過160%;2016年則達到328場。
一場馬拉松的舉辦,由于牽涉一個地方的交通、衛生、安保等公共資源,離不開市政的全方位支持。
近兩年,隨著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不少省市加大了對馬拉松賽事的支持力度。賽事從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一二線城市,發展到了更多的三四五線城市。2017年,境內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的234個城市,賽事數量和參賽人數也有了大幅提高。
享受比賽,有益身心、社交與自我實現
“跑馬”對于跑者來說,首要益處便是身體素質的提升。跑者王勁松說,“36歲的我有著二十七八歲的身體。”
26歲的齊雪參加過兩次半程馬拉松和一次全程馬拉松。她覺得,跑步讓她有了一個定時放空的時間,還提升了自己的抵抗力。“我以前在北京霧霾時鼻炎嚴重,自從我開始跑步,鼻炎和感冒都不容易犯了。”
從健康角度,閆俊濤告訴記者,“長跑是耐力型項目,在專業的指導下選擇適合心臟負荷的配速跑步,對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有一定的幫助。”而對普通人而言,長跑也是一種排解壓力的好方式。 閆俊濤說,“跑馬”除了滿足大眾的健康需求,還滿足了跑者的社交需求,乃至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這其中,跑團是特別的存在。王勁松加入的跑團有260人,不少是自己工作圈的。平時大家會在一起討論跑步技術、分享比賽心得,也會一起組織訓練和參賽。“參加跑團后,會形成互相學習和促進的良好氛圍,自己的跑步成績一直在提高。”此外,身邊的朋友在他的帶動下,開始“跑馬”的有十幾人。
齊雪參加的跑團會專門在北京胡同里組織夜跑。“與大家一起用腳步丈量一座城市特別有意思,跑步也不那么‘孤獨’了。”
“為什么要跑馬拉松,因為有挑戰自己的情結!”齊雪說。對跑者而言,“跑馬”也是追求自我實現的一種手段。王勁松感慨到,“跑步讓我更加了解本真的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放棄什么、追求什么,應該怎樣去活。”
要“跑馬”,首先了解自己的身體
當前,上班族、公務員、企業高管等中青年人是馬拉松賽事的主力軍。但由于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并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跑步訓練。
閆俊濤指出,“馬拉松和平時跑步不一樣,是長距離的極限運動。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和儲備,盲目跑馬拉松一定會帶來傷害。”
他強調,普通人最容易出現的誤區就是“盲目自信”,對自己的實力缺乏了解,輕視馬拉松的難度而貿然上場,“這也是不敬畏、不尊重比賽的表現。”因此,半程馬拉松往往比全程馬拉松更容易出現事故。
王勁松說,盡管自己是業余跑者,但他平時會購買相關書籍、與跑友交流來尋求專業指導。每次賽前,他也會有針對性地進行量化訓練。
值得注意的是,“專業運動員的訓練方法不見得適合所有人。”閆俊濤認為,“賽前訓練要對自己有了解和評估,技巧和方法得當,循序漸進。”
對于賽事經驗不足、想要嘗試“跑馬”的普通人,閆俊濤建議,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做好自我評估。建議首先在專業機構進行耐力能力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水平;
二是選擇適當的賽地和時間。了解賽道難度,選擇適宜運動的時節(如三四月份),盡量避免超過2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
三是注意比賽的規范性。綜合考量賽道設計、賽事級別、賽事氛圍、賽事服務等因素,盡量少參加未得到國家認證的田徑賽事,避免組織不力、服務跟不上的情況出現。
跑過國內、外多場馬拉松賽,王勁松認為,“馬拉松是一個大眾賽事,而就跑步來說,是最可以影響到一個全民身體素質的體育項目。現在比賽越來越多,希望承辦者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能持續、有遠見地將賽事辦好。”(記者 于靈歌)
編輯:秦云
關鍵詞:馬拉松 春運日 參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