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杭外招生首次采用能力評測 學生懵了:奧數居然沒用
杭外招生首次采用能力評測
拿到題目學生懵了:奧數居然沒用
本報記者 沈蒙和
昨天,杭城各大培訓班的出勤率普遍下降,不僅很多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沒出現,還有600多名六年級小學生集體缺席。前者是去民辦小學現場確認報名和面談,后者則是去杭州外國語學校參加“語言學習能力測評”。
杭外初中今年招生有三個變化:招生名額從往年的4個班160人,增加到6個班,240人;招生方式從原來的“小學擇優推薦、杭外電腦派位”,調整為“小學擇優推薦、杭外組織語言學習能力測評擇優錄取”的辦法進行;推薦名額的分配原則,是以各小學按畢業生基數,每45人推薦一名,余數超過23人(含)則增加一個名額,比原來增加一倍。
因此,今年共有600余名杭州市區小學畢業生拿到杭外推薦資格,比往年多出一倍,他們當中將有240人通過語言學習能力測評,被杭外錄取。
奧數完全用不上
連英語語文也不考
早上9點半,杭外正式開始進行“語言學習能力測評”,校門口卻冷冷清清的,一點考試氣氛都沒有:
原來,家長們此刻已都安然坐在學校劃出的等候區——食堂里。記者去現場走了一圈,發現大家討論的熱點問題,不是自家娃能不能考上杭外,而是杭外首次采用“語言學習能力測評”,到底考什么?
11點半,終于等到孩子出來,爸媽們都迫不及待地上前詢問,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這壓根不像小升初考試,奧數完全用不上!”
部分一門心思準備奧數的孩子反映:拿到題目有點發懵。多數“裸考”的孩子卻樂壞了,完成測評后興高采烈。
“真的一句英語和中文都沒考,也沒有任何奧數題,我感覺剛剛更像是在‘最強大腦’的比賽現場,只考察能力,不考察知識點。”一位男生幫記者還原了測評經過:
簡單地說,就是聽力加閱讀,總共2小時,中間有15分鐘休息時間。題型均是選擇題,但不能碰運氣,因為答錯是要倒扣分的!所以大家靠的都是實力。
聽力部分的錄音,講的是一個機器人到了個很奇怪的小鎮,發現一種特殊語言并進行破譯的故事。“我前后差不多聽到了近20種不同的語言,然后根據聽到的內容來答題。不僅是語言學習能力,記憶力、專注力也一樣都不能缺。”
之后的閱讀部分,是根據已知材料填表格,只有20分鐘的閱讀時間,一到時間,材料就會被收走。材料里的內容都很新奇,以前從沒見過。比如,每個小方格里,放入不同的圖案;這些圖案的組合分別代表不同的字母組合,要求推理出每個圖案代表的字母。
“所以,考前突擊刷題,根本沒必要!”其他孩子和家長看法也很一致。
現學現測
讓搶跑和刷題作廢
校方表示,語言學習能力測評,是杭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探索、總結出的一種科學有效的測評方式,與傳統學科考試完全不同。在本世紀初,杭外這種語言學習能力測評方式,曾向全國同級同類學校推廣,并得到廣泛應用。
傳統的學科考試,考查的核心內容是學科知識、規律、方法和應用等,關注的是學生對已學特定學科知識的掌握、理解和遷移,所以“搶跑”、刷題,有助于拿高分。而杭外的語言學習能力測評,不測評具體學科知識點,測評核心內容是“語言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測評形式是“現學現測”,所以“搶跑”、刷題都無法提升學生的臨場表現,參加測評的學生在測評前無需做任何特別準備和訓練。
所謂“現學”,即為參加測評學生提供學習素材或案例,以語音、影像、文字等形式,統一組織學生就有關問題進行學習、分析、探究。學生自主發現并總結規律和方法,記憶、領會、演繹其內在的言語邏輯。
所謂“現測”,即根據“現學”階段所提供材料或案例,設定特殊情境,就“現學”階段所發現的問題、規律、方法和邏輯等,設計相應的測評問卷,對參加測評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和品質進行全面評估。
“現學現測”的材料選擇和問卷設計,都能貼近小學生學習、生活習慣和體驗,確保參加測評的學生均能在不同語言學習能力層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多元的學習能力和素養。
“現學現測”時間在2小時以內,學習階段時間長于測評階段,兩個階段之間有適當放松休息時間。整個過程均由廣播統一發布指令和提醒,學生按要求完成學習和測評。
杭外所測評的“語言學習能力”,包括對語言的音色、音變、語流、語調、節奏、符號、圖像等元素的感知力、記憶力、理解力、想像力,以及信息加工、分析、整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等;同時也包括非智力因素,比如學習習慣、學習專注度、學習持久力等等。
測評全面涉及語言學習的各種能力要素,但是,每年都會根據“現學”階段所提供的材料或案例的特質,以及所要完成測評問題的需要,靈活調整語言學習能力測評點。
校方認為,這種測評方式,既能幫助杭外錄取到適合杭外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的學生,又不給小學生的現階段學業增加負擔。
編輯:曾珂
關鍵詞:杭外招生首次采用能力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