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革中央呼吁進一步做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0日電(記者汪俞佳)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村生活方式相對滯后,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村生活污染等問題,不僅威脅著我們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更直接危及廣大農村居民的健康。把三農問題作為參政議政工作重點的民革中央對此一直十分關注。今年兩會上,民革中央再次呼吁,進一步做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還鄉村一片碧水青山。
“近年來,我國各地開展了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農村居住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涉及面廣、解決難度大。”民革中央認為,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工業化發展模式、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不適應綠色發展要求。
“目前來看,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農村工業化發展模式,由于層次低、分布散、規模小,大多數經營者對綠色發展的認識不夠、動力不足,很多地方的農村工業化還在走產業集聚低、發展成本高、環境污染大的老路。而且大多數農民已經習慣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重生產輕環保的思想觀念尚未根本轉變。”
民革中央認為,解決農村環境問題,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加快轉變鄉村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倡導農民綠色生活方式。為此,民革中央建議,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體規劃作為鄉村振興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注重從“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文明”角度綜合考慮,明確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優先順序,并根據鄉村振興的階段性目標進行量化。
從現實來看,鄉村環境治理涉及面廣且帶有很強的公益屬性,僅靠鄉村自身經濟發展難以支撐,需要財政進一步加大投入。民革中央認為,可以設立垃圾管理、污水治理等方面的專項財政支持,加大對環境友好型技術研發、應用的補貼力度。“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必須堅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不同地區根據不同特點采用不同方案,不能一味推行城鄉一體化治污模式。如一些山區農村采用分類基礎上分散處理的模式,實現70%以上生活垃圾就地堆肥、就近還田,取得明顯綜合效益。”民革中央建議,各地借鑒農村垃圾分類已經比較成熟的地區的做法,結合本地特點,積極探索建立符合實際的工作機制。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革中央 農村環境 綜合 整治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