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國美學術的世紀之門
原標題:國美學術的世紀之門
90年前,中國美術學院初建,名曰“國立藝術院”。翌年更名為杭州國立藝專。舉中西融合之新學,興社會大眾之美育,藝專十年跬成湖山人文勝地。1937年藝專被迫西遷,與北平藝專會師湖南沅陵,于1938年合并為國立藝專。1946年藝專永久校址遷設杭州。如此烽火藝程,七遷其址,數度遠跋,在山壑江渚之上,覓古厝而置畫案,聚名師以樹高幟,于最困之時,擔當先鋒,理想不輟。師生們護千年敦煌而鑄魂,勤抗戰事業而明志,登遷徙之高境,塑英烈以浩天。讓戰火硝煙的大地成就漂泊的無盡課堂,讓危亡的中國在這里存持天地文心、生民新命。如是艱苦卓絕、使命卓絕,無愧中國藝術的先鋒之旅。
施慧 歸一 纖維藝術裝置
新中國成立,藝專沐新風而展新顏,先更名獨立建制的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復跨湖遷址建浙江美術學院。在革命的現實主義旗幟下,學院強調基礎與理論建設,重視學以致用的學風培養,讓革命的文藝思想與蔡元培的美育理念、讓湖山悠遠的人文傳統與蘇聯東歐的創作體系,互補交融,其命維新,保持了中國美術教育的名校地位。改革開放,學院以解放思想、自覺改革的膽魄,將教學的復蘇置入中西文化互動激蕩的格局中,迎受這場偉大民族解放運動的洗煉和塑造。醞釀美術教育的開放性結構,催生自我覺醒、自我組織的先鋒力量,鑄煉充滿改革和實驗理想的重要現場,樹立“大底盤、高層次”發展思路,率先邁出自主建設的步伐,贏得南山校園重建、學院規模與結構跨越變化的歷史性拓展,讓中國的美術教育從這里持續地得以補益,煅造風神,開拓特色鮮明、內涵豐滿的國美之路。如是視野迅疾、改革迅疾,無愧美術教育的核心現場。
進入21世紀,學院高揚“建設世界一流特色大學”的理想,承綿綿學脈以勵志,主芃芃宣言而弘毅,集一代精英之熱血,發五大國美模式創新高:以大學望境為旨歸的校園建設與校園文化模式,建立獨樹一幟的山水育人校園;以東方學為核心的視覺文化特色學科群建構模式,堅守東方藝術根源思想與高峰意識,建構時代沃土中重新生發的主體精神,走出一條特色發展的一流大學學科建設之路;以“人民中心”為旗幟的藝術創作、服務社會的推進模式,鑄煉藝術創作的國家隊和引領浙江的“智造”力量;以“四通要求”為標志的教學與育人模式,突出國際視野與本土關懷的雙輪驅動,培育會通履遠的有為之才;以“哲匠精神”為靈魂的師風學風培養模式,引領兼容閎闊、藝理會通、湖山詩性的哲匠名師塑造。十數年來,學院完成新建象山校園的歷史性拓展,布局良渚校區建設,入選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院校行列。學院建設代表了中國視覺文化學科建設高度,充分展現全球性藝術學院的發展理想。如是理想閎闊、精神閎闊,無愧學院精神的當代宣言。
中國美院用90年的踐行,四萬五千師生的追求,綴成中國藝術的先鋒之旅,美術教育的核心現場,學院精神的時代宣言,這樣三面獵獵飄揚的旗幟。我們將其中的頭一個詞拈出,即成“中國·美術·學院”,這正是大展的標題,也是大展的主題。我們在學院教學研創的現狀中,擷取和謀劃了15個案例,以這些案例來展示這三面旗幟的內涵,揭示這種先鋒、現場和宣言的力量。這15案中有獻給建院、西遷、共和國、改革開放幾代先賢名師的《國美春秋》四聯大型歷史油畫和《烽火藝程》大型紀念浮雕;有展示我院高端學科繪畫書法新創作的《天地繪心》、《含弘寫心》、《千年版書》;有再現教學最新現場的《我織我在》、《本土營造》、《天工開物》;有視覺鄉土、社會美育多年堅守的《鄉土學院》;有鑄煉新媒體本土關懷的《溪山行旅》、《人文影畫》、《心印宇宙》;有現代設計教育與服務宣言的《漢字無疆》、《東方絲竹》。縱一葉而知全竹,窺現場以展新貌。這個大型展覽采用現場的形質,創新視覺閱覽的方式,構建一個生機勃勃的藝術創造的場域,讓觀者以歷驗的方式行進在教學與創作的生發之地,共享今日藝術教育的創新意識和浩然之氣,共享國美之路傳承不息的使命擔當和東方理想。
衷心感謝中國美術館給予的超出常規的支持和指導,沒有以吳為山館長為首的專業支撐和扶助,此展斷難實現。我院第七任院長劉開渠先生既是我院建院先驅,又是中國美術館的一代開拓者,他的情懷和精神浸潤著今日兩個中字頭院館的開拓與合作。山高水遠,此情綿長。
各位來賓,在開幕的大廳中,立著一個門框。這個門框是依1928年建校時的校方信箋制成。它的兩邊寫著“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東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建院宗旨。這一宗旨成為學院師生心入心出的世紀的學術之門。《國美之路大典》洋洋灑灑的39冊,累八年時間、積三百多教師的合力編成的巨著,正是這個學術之門的歷史性梳理。“中國·美術·學院”大展則是這個學術之門的活生生的當代展示。下個月的8日,國美的90周年校慶,正當是全院四萬五千校友共享這學術之門的哺育、共履這學術之門的邀約、共展這學術之門的精神的共同心愿。
編輯:楊嵐
關鍵詞:學院 學術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