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體育特長生政策破與立 曾多現"騙取高考加分"丑聞
原標題:體育特長生政策的破與立
近日,教育部連續發布與體育特長生有關的政策,引起廣泛關注。視覺中國供圖
近日,教育部接連印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及《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因兩個文件中均有涉及體育特長生的內容,讓校園體育何去何從迅速成為熱門話題。
一方面,升學考試中存在已久的體育特長生加分就此成為歷史。“自今年起,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繼續清理和規范中考加分項目,尚未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加分項目的地方,要從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執行。”
另一方面,對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要求“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
現階段不得已而為之的“切割”
關于體育特長生的政策變化沒有影響范女士支持孩子打冰球的決定。孩子正在北京某知名小學上六年級,“球齡”已經6年,“打得不錯。”范女士表示,中考、高考的政策每隔幾年就有調整,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她不會因為某個政策的出臺就聞風而動,但會長期關注政策施行的方向和落實的程度;更重要是,孩子表現出對冰球的喜愛,“打冰球這幾年,孩子確實在身體素質、意志品質、團隊合作等方面有著明顯提升,考慮到這些積極因素,我也不可能輕易就讓孩子放棄這項運動,哪怕未來它對孩子的升學沒有任何作用。”
“反對家長帶著功利心去要求孩子參與體育。”范女士的態度正是北京市海淀區教委副主任張彥祥認可的改革方向,他表示,未來對運動能力優秀的孩子會創造更多競賽平臺,但對于絕大多數孩子來說,更希望他們廣泛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了解體育知識、培養體育興趣、養成體育習慣。
這與業內對政策變化的解讀十分契合,即學校體育需要在教育改革中尋找更重要、貼切的位置,要由特長向常態化轉變。但因體育特長生加分、招生等環節存在腐敗、造假等現象,去功利化、追求教育公平就是實現破與立的關鍵前提。
以體育加分為例。上海、廈門國際馬拉松曾接連出現因“騙取高考加分”集體作弊的丑聞;2009年,浙江某中學提出航模高考加分申請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是當地各級領導干部的子女,其余6名是教師子弟……這些案例連續加深了“體育高考加分淪為某些人手中特權”的印象,也促使國家出臺過多次限制性政策。但證書造假、競賽組織不規范、競賽的應試色彩和功利性突出等問題依然讓體育成為加分“貓兒膩”的重災區。
因此,壓縮部分階段體育特長生招生、取消高考體育特長加分,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毛振明看來,就成為我國教育發展到現階段不得已而為之的“切割”。
毛振明表示,讓體育、藝術等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在升學中得到加分鼓勵,本應是一種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政策表現,但在我國長期體育事業和教育事業融合不足、升學功利思想強勁的形勢下,把本來正確的事辦壞了,是典型的“好事兒沒辦好”。
他解釋稱:“過去一段時期,青少年體育和基礎教育是‘兩張皮’,是割裂著存在于大多數家長、老師和校長心中的。”首先,體育特長被不少家長看作孩子進入好學校的敲門磚,以至于有些學習成績不佳的孩子被迫選擇了體育,最終出現了大量學習成績不好、體育能力也一般的“假體育特長生”,“本來應該促進全面發展的政策,卻造就了掩蓋片面發展的出路。”
同時,為提升學校的競技體育成績,體育特長生的確受到了有關學校的青睞。但毛振明透露,他曾見到一些特長生因學校怕影響本校升學率,到了高二被學校“放棄”的情況,“在升學率面前,‘特長’也沒被當作全面發展的體現,反倒成了學校功利化的‘裝點’。”
在對各種體育特長的誤讀下,弄虛作假、影響教育公平的弊端就被逐漸放大,因此,在教育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就需要階段性的舉措來重新引導校園體育的發展方向,“要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回歸體育的教育功能。”毛振明相信,當改革到一定程度,在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中、全面發展人像的勾畫中,體育仍將會成為重要的評價指標。
“青少年體育參與內生動力不足,體育師資短缺,學校體育設施不足,大中小幼學校體育銜接不暢,青少年肥胖、近視等問題依然嚴重”。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華東交通大學副校長張玉清的提案《關于深化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力促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成為16位委員的聯名提案。其中就提及,要將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體育鍛煉情況以及體育特長等過程性指標納入學業水平考核評價范圍,逐步建立規范化、科學化、智慧化、常態化、多樣化的體育考試評價體系,“我們的考試需要加入過程評價和多元測項,那些體測成績不優秀,但常年堅持鍛煉的學生也值得鼓勵,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動起來。”
如何安放學生的體育特長
關于體育特長生的政策變化對孩子未來升學到底會產生怎樣影響?黃女士坦言:“我有點兒懵。”她正上初二的孩子是北京某知名中學校足球隊成員,雖然學習成績還不錯,但想進入更理想的高中,足球就成為增加希望的砝碼,她表示,孩子從小學升入現在的這所中學,很大程度上依靠了足球特長,可近期令人困擾的問題出現了“他還能不能依靠足球特長繼續上好的高中乃至大學?”黃女士表示,會繼續觀察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政策在未來的實施情況,不會貿然地改變孩子已經踏上的這條足球特長生道路。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政策并不表示取消體育特長生。”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強調,要取消的是在高考分數基礎上加10分、加20分的體育特長生加分政策,并非要讓學生的體育特長無處安放,“功利心驅使下,造假、舞弊頻發,很多獲得加分者也許根本沒有真正的體育特長。因此,取消是正確的。但這一政策對真正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影響不大,他們仍可以報考大學的高水平運動隊等。”
盡管,大學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并不受這次體育特長生加分政策取消的影響,但在王宗平看來,大學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需要從高中到初中到小學,一個連貫的體育特長生培養通道作為支撐。他擔心,這個通道會因各方對政策把握不準而在實踐過程中被縮減。
記者注意到,關于壓縮體育特長生招生規模的相關表述出現在《通知》“努力保障入學機會均等”內容之后。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教育處處長隆勝軍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政策出臺,主要打擊的是小學不按片區入學的擇校熱,高考體育政策在近幾年沒有大的改變,特長生的入學通道還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到2020年取消的各類特長生,僅僅針對小升初階段,中考高考并未在此范疇內。
面向小升初階段,結果是將各初中在體育競賽場上拉至同一起跑線,“想出運動成績,沒有招特長生的優勢了。”北京中學體育老師王芳表示,這個舉措能讓普通中學、普通學生在體育領域享受到更大的公平,但會在一定時間內,讓期望靠體育幫助升學的孩子陷入迷茫。
“在學校沒有體育特長生需求的背景下,一個成績好的孩子和一個成績普通但有體育特長的孩子,后者優勢已經被削減。”南方某中學體育老師王老師表示,通常期望靠體育特長升學的學生成績平平,體育是進入優質學校的資本,但今后,要么進入和學習成績相對應的學校,要么把精力從體育挪到學習上,即便依靠競賽杠桿來增加學校對體育的重視,“但現階段,在校長心中升學率依然比體育重要。”
“客觀原因是他們有可能錯過訓練的黃金年齡。”從事羽毛球教學的王芳表示,通常在小學羽毛球能達到業余中級水平的孩子,到了初中,經過訓練,可以達到業余高級,但將來初中面對的很有可能是一群完全沒有接觸過羽毛球的孩子,“大部分運動項目,黃金訓練時間是10~16歲,本來應該小學就打好基礎,未來可能得在初中起步,不少有天賦的孩子可能會錯過成才的機會,體育也僅僅只能是愛好了。”
但在毛振明看來,現行自下而上從中學“體育特長生”延伸至大學高水平運動員的成才路徑收效甚微。“體育的本意,是讓很多孩子崇尚競爭和合作,通過體育塑造人格,培養運動員是目標,但不是重要目標,更不是唯一目標,學校培養出精英運動員,應是無心插柳柳成行的結果,而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才是有心栽花花盛開,這才是教育中體育的本來面目。”
他認為,真正的“體教結合”是建立讓競技體育回歸教育體系的“新的舉國體制。”建議從高校著手,加強高校學生體育對中小學體育的引導和激勵機制,在高校經典賽事體系建設、高校教練員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強工作,這樣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就會自上而下層層覆蓋,從而帶動各級各類校園體育的進一步發展,“這可能是有利于真正志向體育、有體育天分的學生發展體育特長的有效通道。”
呼吁廣泛開展校園體育,讓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不受功利心驅使外,王宗平也強調要加強從小學到大學的體育特長生培養通道的建設,“而且這個通道應該相比現在更寬一些。”他以中美對比說明,“我們的大學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規模遠遠低于美國,發展潛力還很大。”他期待相應的激勵機制能盡快在后續的有關政策中看到,“真正要治標,不僅僅是取消各類加分,而是要建立多元化、多維度的評價選拔體系,讓各類具有鮮明個性、突出特長、創新潛質、綜合素質優異的學生,都能脫穎而出,這才是發展素質教育的內涵所在。”
編輯:曾珂
關鍵詞:體育特長生政策破與立 曾多現"騙取高考加分"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