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高品質供給,時不我待
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再次來臨。從“要像打擊假幣打擊酒駕一樣打擊造假行為”,到“對于假貨要從線下生產源頭加強治理”;從“應該讓假貨成為全民公敵”,再到“推動制假行為直接入刑”……連日來,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就打擊假貨紛紛建言獻策,與民意形成良性共振。
“品質消費,美好生活”,這是中國消費者協會此前公布的2018年消費維權年主題。一定程度上,美好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剛需”。而假貨,與品質消費不兼容,更與美好生活不般配。如果消費成了冒險,消費者不時被假貨“偷襲”,消費體驗就會遭受碾壓,遑論美好生活?正因如此,有政協委員稱,“假貨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毒瘤”。而假貨之所以猖獗,乃至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違法犯罪成本過低。在這一背景下,代表委員建議加大對制假售假的打擊力度,降低制售假入刑門檻,無疑深得人心。
一邊是制售假者違法犯罪成本較低,一邊是消費者維權成本較高。“追回雞,殺頭?!钡木S權尷尬,讓一些消費者怯于維權。消費者的維權底氣,有賴于維權渠道更通暢、維權環節更簡捷。俗話說,“灶門口點火,煙囪口冒煙”。打擊假貨,源頭治理不能有絲毫弱化。在現實執法中,除了緊盯正在“冒煙”的假貨,還需劍指偷偷“點火”者,深挖假貨生成的土壤。不久前,相關監管部門表示,要強化消費維權監管執法力度,開展跨領域、跨區域聯合打假,并暢通消費者訴求渠道,實現源頭治假的路徑安排。
攥緊的拳頭最有力。改善消費環境,有必要整合多部門職責,聚合多重監管手段,融合全方位監管效力。日前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到,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這一改革一旦實行,不僅有望避免政出多門的弊端,更能讓消費者直接受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2018年將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決不允許假冒偽劣滋生蔓延。相信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監管,將讓美好生活更有依托。
如果說改善消費環境,是為了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那么,提供高品質商品,美好生活才不會空心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質量已成消費者最關心的因素,其次才是價格。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剁手族”正在向“品質族”邁進。換言之,消費者對消費的需求不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的問題。原來,“撿到筐里都是菜”;現在,不是“好菜”不買賬,不是優質商品不垂青。這一變化,既為企業提出了新課題,更帶來了新機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并強調“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者有意愿也有能力追求高品質商品,有權利也有資格享受高品質生活,這就需要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質量體現著人類的勞動創造和智慧結晶,體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庇酶咝ПO管護航大眾消費,用高品質商品滿足大眾所需,用高質量發展“鏈接”新時代,大眾所期盼的美好生活就會越來越有質感。發展態勢蒸蒸日上的中國,有充分底氣建成質量強國;勤勞上進的中國人,更有足夠理由過上有滋有味的美好生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消費 高品質 消費者 假貨 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