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時時播報 時時播報
全國政協委員周曄:希望能促成特教老師待遇提高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周曄接受新京報專訪
希望能促成特教老師待遇提高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周曄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她今年提交了兩份關于特殊教育的提案。她希望在全國政協委員的五年任期中,能在提高特教老師待遇和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有所推動。
■ 人物簡介
周曄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十九大開幕式上的直播手語翻譯,因三個半小時的手語直播走紅網絡。周曄1995年開始做手語主播。2012年兩會,央視首次引入手語直播,聽力障礙人士第一次可以通過直播了解全國兩會內容,周曄就是當年的手語女主播。
談手語主播
翻譯總書記報告到了“忘我”狀態
新京報:2012年兩會,央視首次引入手語直播,你為什么成了第一位手語直播翻譯?
周曄:當時選擇我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其實1995年,我就在央視做《本周》欄目的手語翻譯,當時是一周一次,每次錄播20分鐘,后來又和白巖松一起做《新聞周刊》,也是錄播。再到后來央視改版,改成每天都有直播,時長也從20分鐘到現在每天一個小時,我一直在央視的不同欄目做手語播報。2012年兩會他們也就自然而然找到了我。
新京報:接下來幾年的全國兩會、十八大、十九大你都是手語主播,十九大更是創下了三個半小時的手語直播紀錄。那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周曄:那種體驗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十九大10月18日開幕,17日我去試鏡,我問大概多長時間,他們說可能三個小時,接著說,你別想有人替你,就一鏡到底。我一聽,那只能迎難而上、堅持到底、勇往直前,我能想到的詞都給用上了。
其實手語翻譯有它的規律,整個過程還是很順利的。但中途確實感覺到勞累,腰很酸,肩膀也很酸,想活動活動,但動作幅度不能太大,那個時候是非常難受的,真是達到了忘我的狀態。以前老說“忘我”,那一次的經歷就叫忘我。當時我腦子里只有一件事,就是總書記念到哪一句話,我集中精力去聽,然后快速反應出來。等到結束,鏡頭從我身上移開,我說,終于翻譯完了!再長十分鐘估計都很難堅持了。這真是意志品質的鍛煉、挑戰和培養。
新京報:未來幾年,你都要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不會再做手語主播了,會不會覺得不習慣?
周曄:不會不習慣。角色變了,就要去適應新的角色。當然,也可以借這個機會,給更多新人鍛煉。今年兩會的手語翻譯,是我們學校另一個老師,反響也不錯。
談政協提案
特教津貼仍在執行1956年標準
新京報:以前兩會你都是做手語主播,這一次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感受有何不同?
周曄:以前我是運用我的手語技巧,把兩會的內容盡快、實時地傳播出去,讓聽障人士也能和我們一樣感受到兩會的盛況,了解到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做全國政協委員就完全不一樣了,我要去履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職責。
新京報:你今年帶來的兩份提案都和特殊教育老師有關。能分別介紹一下嗎?
周曄:一個是希望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因為教師人員的緊缺、專業人員的匱乏,成了制約整個特教事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以北京為例,目前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學校只有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每年的畢業生就三十幾個,但北京的特教學校就有24所,加上這些畢業生也不一定都去特教學校,存在流失問題,特教老師其實是非常緊缺的。
另一個提案關于提高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待遇。特教老師的工作繁重、壓力也很大,我們國家從1956年起設立了特教津貼,當時沒有績效工資,執行標準是基本工資的15%,后來一些省市將本地區的特教津貼標準提高到了25%、30%甚至50%,但2011年實施績效工資改革后,因為沒有上位政策和文件支持,這些提高了的省市又把比例恢復到了國家最初制定的15%。但現在績效工資是遠高于基本工資的,如果津貼還是基本工資的15%,其實少得可憐。舉個例子,一個工作十年的特教老師,一個月的特教津貼也就是400元。
新京報:提高特教老師待遇,你的建議是什么?
周曄:修訂我國1956年制定的、早已經不合時宜的特教津貼執行標準,結合目前社會整體經濟狀況,把特教津貼的比例調高,或者比例不變,把基數加大,把績效工資也納入計算。另外,特教津貼不納入繳稅的收入。待遇改善了,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去做這項工作。
我希望在我這五年任期內,能促成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提高特教老師待遇這兩件事。
談特殊教育
特教讓我學會善良也懂得去愛
新京報:1983年你就去了北京第一聾人學校,開始了特教事業。當年為什么選擇做一名特教老師?
周曄:其實是父親給我做的職業選擇。他說,特殊教育還有很多問題、還是一個空白,應該好好去研究。我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其實真正觸動我的,是另一件事。一次,我的指導老師在全校大會上做手語翻譯,我被她的手語震撼了。這個老師的手型特好看,手語既溫柔又有力。從那里,我感受到了手語的美。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要好好學手語,以后一定要做到她那樣。
新京報:你的職業價值感來自于哪里呢?
周曄:作為老師,你能不能敏銳地觀察到孩子們點點滴滴的進步,那才是獲得幸福感和動力的源泉。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些聽障學生說話的生理機能并沒有問題,但因為聽障,語言能力沒有被開發出來。我們教學中既要教知識,也要教語言。當一個不會說話的聽障孩子,通過教學,突然有一天叫出“老師”“爸爸”“媽媽”時,這就是一種幸福感。
新京報:你和殘障孩子之間,有沒有發生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周曄:有很多。我剛到聾人學校一年多,接了一個五年級班的班主任。一次,我發高燒,請了三天假回家休息。休假第二天,班里有三個小孩跑到我家看我,其中兩個不會說話,一個半語,只會說一點話。那時候我家交通很不方便,他們是一路打聽、一路找到我家的。看到我時,他們每個人手里都拿著幾片藥。他們不知道我生了什么病,什么藥都拿了一點。當時我真的特別感動。
后來,這幾個孩子說,他們想去參加北京市少年宮組織的航模培訓班,但人家不招收殘障孩子。我一看,都是星期天上課,就跟他們說,老師給你們做手語翻譯,老師就是你們的耳朵。那個學期,從9月到12月,每個星期天半天,我陪著他們去上課。后來,他們參加北京市航模比賽,還拿了二等獎。
新京報:這三十五年的特教經歷,給了你什么?
周曄:讓我學會善良也懂得去愛。接納殘障孩子身上的缺點,把這些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才能用更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導他們度過人生中的某些階段。
新京報記者 張維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