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守護“科學”號科考船上的“紅色風景線”

——記“科學”號海洋綜合調查技術支撐團隊

2018年03月14日 19:14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科學”號3月14日電通訊:守護“科學”號科考船上的“紅色風景線”——記“科學”號海洋綜合調查技術支撐團隊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雄偉的紅色吊臂矗立在船舯,高大的紅色吊架安裝在船尾,大大小小紅色儀器錯落有致擺放在甲板。第一次登上“科學”號,第一眼就被船上的“紅色風景線”吸引。深入采訪后,方知船上還有一支專業的技術支撐團隊,精心守護著這些紅色的儀器設備。

作為我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功能齊全,僅大的調查設備就多達50多套。例如,水體探測系統有萬米溫鹽深剖面測量儀、走航式多普勒流速剖面儀、變水層拖曳系統等。海底探測系統有多波束測深系統、淺地層剖面儀、多道數字地震系統等。深海極端環境探測系統有水下纜控潛器(ROV)、重力活塞取樣器、巖芯取樣鉆機

2012年9月“科學”號交付使用之初,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參照國際先進的科考船管理模式,專門成立了工程技術部,配備船載實驗室。經過五年發展,現已形成一支20多人專業技術支撐團隊,平均年齡僅30多歲。

10日,來自中科院海洋所、聲學所,山東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的80名考察隊員和船員,乘坐“科學”號,從青島母港起航,奔赴西太平洋,實施麥哲倫海山科學考察航次。

35歲的姜金光是本航次船載實驗室主任。這位曾經在海軍潛艇上工作過的小伙子,2012年轉業后來到“科學”號。他說自己當初的第一個感覺“是從地下室搬到寬敞明亮的豪宅”,第二個感覺是面對眾多從未接觸過的儀器設備“頭皮發麻心里打鼓”。在科考船上組建專業的技術支撐隊伍,當時國內尚無先例。在海洋所工程技術部指導下,船上的技術支撐團隊不斷進行業務磨合和更精細化專業分工,目前分為操控支撐組、儀器設備組和水下纜控潛器組。

絞車和吊架是海洋考察中常用設備。“科學”號有5臺固定絞車,其中4臺是萬米級絞車。此外還有集裝箱式地震絞車、3000米水文絞車、組裝式地質絞車。船尾安裝的A型吊架十分先進,但操作起來也極為復雜。

32歲的叢石磊是操控支撐組負責人,2012年從青島科技大學畢業后來到“科學”號。“剛走出校門就挑上了重擔,‘壓力山大’。每次設置軟件開動絞車,將幾千萬元科考設備放入幾千米深海,心里既自豪又擔心。每次出海都提心吊膽,生怕設備出現故障。”叢石磊說,“如今經過不斷摸索,我對儀器設備的脾氣性格已了如指掌,終于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坦然出海了。”

最艱苦的時候,叢石磊一年有300多天都在海上。自從“科學”號從青島起航,叢石磊就帶領梁威、王世剛、蔡衛寧等操控支撐組技術人員,每天維護保養船上設備,確保抵達目標海域后以最好的狀態投入作業。

近年來,“科學”號上的“發現”號ROV組不斷立功,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在沖繩海槽發現活躍熱液噴口、在卡羅琳海山發現“珊瑚林”和“海綿場”等。截至目前,已下潛作業170次。每次海上作業,ROV組的吳岳、高志遠、王傳波、陳宇等技術人員,在各個崗位各司其職,配合得十分默契。32歲的吳岳是ROV組負責人。五年來,他陪伴“發現”號ROV的時間,比陪伴自己的兒子還要多得多。

“科學”號此次出航前,技術人員還對“發現”號ROV進行了主浮體修復、控制系統調試、吊點更換等全面維護保養工作。這是“發現”號ROV首次在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母基地依靠自身技術隊伍完成維護保養工作。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調查設備與國外相比整體上還有很大差距,‘科學’號上搭載的儀器設備,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中科院海洋所工程技術部主任刁新源說,“保障維護這些儀器設備在海上正常工作,僅是我們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研發自己的海洋調查設備,進一步提升海洋技術水平。”2017年,海洋所工程技術部已申請了7項專利。

“耕海探洋、唯真求實、博學創新、厚德致遠”,鐫刻在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綜合測試樓外墻的這句標語,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科學”號的精神,也是中國海洋人的精神。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科學 海洋 船上 科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 | 伊人激情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人另类成在线观看 |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 午夜亚洲影院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