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陳乃科:探索建立“人民美好生活”的評價標準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高揚)“當前,‘人民美好生活’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施政方向和奮斗目標。人民美好生活的雛形已經形成,但仍缺乏系統化、理論化的設計、規劃與研究。”全國人大代表陳乃科表示,如何評判人民什么樣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應該有一個科學的指標體系和評判標準。
網絡圖片
陳乃科認為,如何構建體系模型、設計具體指標與內涵、細化各項工作步驟、內容、進程,有計劃、分階段地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目標,是一個需要嚴肅對待、認真思考、努力踐行的重要課題。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對此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論證研究和推進實施。
針對如何探索建立“人民美好生活”的評價標準,陳乃科建議,應該設計基本的邊際和基本的體系模型及體系框架下的各細分指標,以作為今后可總結、評價、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陳乃科說,關于基本的邊際部分,應從宏、中、微觀三方面入手,把人民群眾生活感受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環境、生活等因素,把與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自尊感、滿意度、獲得感直接關聯的社會因素和群眾最能感受到的生活指標都包設計進去。同時,群眾的生活安全滿意度指標、生活環境滿意度指標、精神生活滿意度指標、家庭收入滿意度指標、教育普惠滿意度指標、醫療健康滿意度指標、養老康健滿意度指標、人際信任滿意度指標、社會信心滿意度指標等設計進去,就如同GDP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指標一樣,“人民美好生活”也應該建立可量化、可感知、可評估的具體微觀指標,“這些指標,直接展示了公眾看得見、摸得著、可表達的‘美好生活’的真實內涵?!?/p>
陳乃科認為,要把建立“人民美好生活”體系模型工作提升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戰略高度,所有工作重心都要明確指向建立“人民美好生活 ”的目標。陳乃科表示,由于各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地域文化存在差異,可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不同的評價體系、指標及考核權重,但這些體系與指標同時需與全國的總體設計目標相契合,在差異性的背景下,實現全國一致性、平衡性。目標可以有差別,但指向要明確,既考慮差異性,又考慮兼容性;體系指標在設計制定上的既要符合國情、又要行之有效。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指標 人民美好生活 滿意 建立 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