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董恒宇:弘揚烏蘭牧騎精神,文藝為人民群眾服務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常歌)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嫩芽”,是活躍在草原的“紅色文藝輕騎兵”。1957年夏,第一支烏蘭牧騎在內蒙古組建,到2018年內蒙古已有75支烏蘭牧騎隊伍、3000多名隊員。60年來,他們創作了數萬文藝節目,《頂碗舞》《筷子舞》《鄂爾多斯婚禮》等藝術精品廣為流傳;培養出了拉蘇榮、德德瑪等一大批藝術家;行程110多萬公里,演出30多萬場,觀眾達2.12億人次。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寫信鼓勵烏蘭牧騎隊員要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住”的藝術精品。
新華網圖
“烏蘭牧騎精神就是扎根生活沃土,具有一專多能、服務基層的公仆精神,和認真創作、不斷創新、堅韌持久的敬業精神?!比珖f常委、民盟內蒙古區委主委董恒宇在小組發言時說。他介紹,老一輩的烏蘭牧騎隊員下鄉演出時,往往與農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而且有“三不走”的優良傳統——水缸不挑滿不走,院子不掃干凈不走,糧票錢不交不走。烏蘭牧騎和農牧民就像一家人。上個世紀60年代初,烏蘭牧騎為蘇尼特右旗的牧民打了一口水井,格外珍惜水源的當地牧民把它命名為“烏蘭牧騎井”。烏蘭牧騎隊員與農牧民“三同”的過程,就是采風的過程,許多創作靈感也都來源于此,這就是農牧民喜歡看烏蘭牧騎演出的原因。
藍天當幕地當臺,隨時隨地演起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演員沒有華麗的服裝,沒有精美的舞臺,也沒有正式的舞臺,觀眾們很多時候都是圍坐在草地上觀看烏蘭牧騎演出。唱著跳著,表演就變成一個大聚會,觀眾會加入進來跟著一起歌舞。
董恒宇認為,摒棄浮華、不為功利、為基層群眾常年進行公益演出,是烏蘭牧騎的崇高事業。這樣的藝術演出是送歡樂、送文明、送黨中央的聲音和關懷,同時也送去了農牧民學習藝術的機會。
“對照現實,文化使命任重道遠。當前,藝術創作出現了許多問題。有些文藝工作者追求為人民‘幣’服務,而不是為人民服務。他們很少到基層體驗生活,對基層群眾的所思所想知之甚少,于是大搞‘眼球經濟’,低俗、媚俗、庸俗之作不斷出現;有些文藝工作者缺乏敬業精神,既無真才實學,也無真知灼見;只能以胡編虛構的情節、抄襲模仿的內容、花里胡哨的服裝、震耳欲聾的視聽掩蓋的編創能力的不足和節目質量的低下;有的甚至還耍大牌、擺架子,而不是把精力放在作品的錘煉上。這就導致文藝作品有數量無質量、有‘高原’無‘高峰’?!倍阌钫f。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p>
董恒宇倡議文藝工作者學習烏蘭牧騎的精神,繼承優良傳統,扎根生活沃土,服務人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豐富的精神食糧。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烏蘭牧騎 董恒宇 文藝 農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