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港澳新委員 特區新聲音
人民政協報記者 李寅峰 劉圓圓
又是一年新開始,三月的春風拂面而來。
在十三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即將開幕之際,一批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委員匯聚北京,首次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些新任的港澳全國政協委員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激動和信心,請關注,他們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接通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李慧瓊的電話,正逢周末,電話那頭,辦公室里的她還在忙碌。作為擁有3.4萬會員的民主建港協進會(簡稱民建聯)主席,又兼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可以想象,李慧瓊的日常工作不輕松。對于成為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李慧瓊坦言:“非常高興,也深感責任重大!”
雖然是新委員,于政協工作卻并不陌生,李慧瓊謙虛地說,“有一點點經驗”。這是因為她曾經是武漢市政協委員。幾年的履職中,她廣泛關注武漢的養老、交通以及其他民生問題,也把一些香港經驗,向武漢介紹。在李慧瓊看來,政協委員,特別是香港特區的政協委員,發揮好橋梁作用很重要,無論是原來的武漢市政協委員,還是即將履職的更高平臺的全國政協委員。
“民建聯前不久提出20項建議,希望為港人在內地生活、創業、就業爭取更多便利。”李慧瓊說,這些建議實實在在,都是頻繁往來于香港與內地的香港居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香港居民沒有身份證號碼,僅憑往來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有諸多不方便。相當長時間內,訂酒店,需要去涉外酒店;買高鐵票,不能網上或自動售票機上購買。雖然這些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但新問題又出現了———有一次,我們幾個香港人在深圳考察,天熱口渴,站在自動售貨機前,卻只能‘望梅止渴’,因為人家不收現金,只能二維碼支付!而我們沒有身份證,就沒辦理內地的銀行卡,因而無法綁定二維碼支付!”
說起來好像都是小事,但李慧瓊說,這些問題解決了,會大大有利于香港和內地居民的往來,也會大大增進香港居民的身份認同感。“我希望能在政協的平臺上為此呼吁。”
此外,李慧瓊也表示,全國政協大家庭里人才濟濟,希望能在這里向更多的有識之士學習,如他們對國家以及香港發展的好想法等,可以有助于自己回到香港,更好地在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身份上履職。
香港高柏資本控股集團主席盧業膳是海南省政協的老委員了,對政協組織可謂是既熟悉、又親切。即使這樣,他依然表示,得知自己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那一刻非常激動,他坦言自己“無比榮光”乃至熱淚盈眶。
“我出生在英國殖民時代的香港,曾經在自己的土地上當二等公民,那種滋味,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體會的。”回憶起那段往事,電話那頭,年過半百的盧業膳還是難掩傷感。“但我一直知道,我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中國人。”
盧業膳回憶說,小時候,自己家先是住在深水涉大南街的天臺木屋,后來搬到花園街板間房,再遷到黃大仙的木屋區。“小時候教書的老師,多是從內地來的,他們普通話都很好,也有很深厚的愛國情懷,所以,我們無論經歷怎樣,都無比熱愛國家。”他也清晰地記著,雖然那時候生活很困難,但是過年時,哪怕家里只存下一點錢,父母也都會寄回家鄉海南去。兒時的見聞,影響了盧業膳的一生。因此無論是出生地香港,還是祖籍地海南,都是他心中的“本土”,都是他不變的牽掛。
去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盧業膳曾撰寫署名文章《落月搖情滿江樹———我的“本土”》,文中從自己在香港出生、成長的經歷入手,將香港回歸前后的所見所聞娓娓道來,鄭重表明:“我的‘本土’香港,不是虛無縹緲,不是硬板一塊,而是有血有肉,并且與中國血脈相連,不可分割。”而另外一方面,祖籍地海南在盧業膳心里,和香港一樣都是故鄉。
盧業膳一直非常驕傲,自己有一位了不起的祖先。“我的祖上是宋太祖時期的宰相盧多遜,由于仗義執言被貶海南,盧家才在此落地生根。”他說,父輩開始,家族移居香港,但是對家鄉的眷戀,是深入家族血液、代代相傳的。也因此,為故鄉海南省作貢獻,是他深入骨髓的使命,也成為他的“習慣”。無論是洪澇災害,還是文化交流,或者經濟建設,或慷慨出資,或鼎力呼吁,他總是盡己所能、用心用力。
對祖先的慎終追遠,對國家和本土的赤子情深,讓盧業膳一直致力于幫助香港青年人學習歷史、增強民族認同。特別是2015年他全力支持的一個香港青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活動的成功舉辦,更激勵他為此而不計付出。“那一次,33所香港學校的56位師生于2015年赴東京游學,他們在靖國神社門口拉起‘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的橫幅合影留念,學生們在留言和談感想時都提到,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以史為鑒,為了懂得歷史傳承、懂得居安思危,懂得應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看到這一切,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回憶起兩年多前的事情,盧業膳依然很是動情。
即將到來的全國兩會,盧業膳會一如既往地關注香港青年的國情教育等問題。“我還是想說,我們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中國人。”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凌友詩出生于臺灣,16歲移居香港,在福建省政協擔任過三屆政協委員,對她來說,可謂港臺及內地都很熟悉。正因如此,當問起全國兩會關注的話題,她會提到臺灣、提到香港,也會提到內地的方方面面。
“我在臺灣高雄左營出生,父親是國民黨海軍軍官。我在臺灣接受完義務教育才移居香港,目前是香港永久居民。雖成長于兩岸敵對的年代,可是我所受的教育從來沒有要我忘記國家與同胞。”凌友詩回憶說,當年父親總是教育子女“國家至上,民族第一”;而當年在學校所受的教育,是正統的中華民族歷史教育。“當年在臺灣,我所看的電視連續劇是1840年以來,中國人為國家的獨立生存奮不顧身、前仆后繼的血淚史。在我的腦海里,有巍巍的大中華,有先圣先賢的偉大事跡,有興滅繼絕的責任,有牡丹的瑰麗壯觀……”
在凌友詩的觀念里,作為一個臺灣出生成長的普通女孩,在香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進入香港特區政府工作,如今又成為全國政協委員,這都是國家給予的機會。特別是從2003年開始在內地擔任政協委員,親眼目睹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政治的合理有序,“實在非常的幸運”。“我不敢矜夸驕傲,除了感謝培育我的地方,感恩我的親人、師長,只能說我同時背負更重的責任,我要為促進兩岸的和平統一,要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貢獻我未來生命的所有力量。”凌友詩說,推進兩岸統一、‘一國兩制’的理論建設和在香港的實踐、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以及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及中小學價值教育等,一直是她關注的內容,今年,她將圍繞這些內容準備發言、提出提案。
“目前已經準備好的有《請中央申明教育主權,要求港澳特區使用教育部統編教材的提案》、《以桂山島填海造地,解決香港青年住房問題并作為大灣區中途島的提案》、《建議國家領導人增加著裝的儀式感及中華文化象征意義的提案》,希望能有委員參與聯名提出,為共同關注的話題發出聲音。此外,我也準備了大會發言,題目是《法理統一,中央對臺新思維、新辦法、新論述》。”
凌友詩說。
身為澳門濠江中學副校長的陳虹,此次獲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欣喜之余,她也深感任重道遠。“我要盡快進入角色,熟悉內地情況,履行好政協委員的職責,不負信任、牢記使命。”與陳虹的第一次對話,記者不難感受到這位教育工作者滿滿的信心與決心。
陳虹介紹,她之前曾擔任過武漢市政協委員,并在參政議政中感受到政府對政協委員提案越來越重視。在參與武漢市政協的調研、考察等活動中,也感受到內地的飛速發展與施政方面的不斷進步。“回到澳門,我很自然地介紹武漢的各種發展,并創造機會助力澳門與武漢的互動,為兩地的交流牽線搭橋。這些經驗都是我的寶貴財富,為成為合格的全國政協委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濠江中學,陳虹主管教學工作以及其他一些與教育工作有關的事,她將忙碌和辛苦當做了對自己的鍛煉,回憶起20多年的教職生涯,陳虹說:“教育工作雖然需要付出許多時間,但是只要有心,就能做好。”滿堂學子,是她的驕傲,看著一批批學子離開校園,成為社會的棟梁,在各行各業中發揮才智,奉獻社會,一種滿足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即將走上全國政協的參政議政平臺,陳虹表示將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認真履行職責,切實履行澳區全國政協
委員的職務,積極建言獻策,優化提案,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澳門特區的健康發展貢獻心力。
陳虹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向全民提出了新的目標與希望,她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未來5年,也會著重關注國家的教育問題。“這幾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這不僅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更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教育、文化藝術等軟實力是一個國家健康發展的支柱,也是一個國家真正實
力的展示。”陳虹如是說。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福建總商會常務副會長何富強頗為激動。他說:“感謝國家、中央政府以及全國政協對我的信任及厚愛。”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沉淀在內心更強的使命感,何富強表示:“今后我還要努力學習,提升參政議政水平,積極履行委員的職責,發揮澳門委員的雙重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關注民生,積極為國家及特區政府建言獻策。”
雖然是全國政協委員中的新兵,但何富強對政協工作卻很熟悉。“過去多年都是福建省政協常委,一直努力擔當紐帶角色,加強閩澳兩地的交流及合作,促進兩地經貿等方面的發展。未來也會繼續發揮橋梁作用,服務澳門市民,為澳門做實事、收實效。”
近年來,何富強一直在關注民生及青年等議題。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都強調了保持經濟增長速度、推動經濟發展,根本還是要不斷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可見,民生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同樣也關系到澳門的發展。此外,在青年方面,何富強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曾寄語年輕一代,提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所以,他也期望能為澳門本地及留學歸來的青年,搭建往內地生活及交流的平臺,讓他們更了解國情、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何富強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也是國家發展巨輪不斷向前的好時代,許多澳門人都希望為國家作貢獻,在國家發展的豐碩成果中分一杯羹,特別是在特色金融及人工智能方面,內地發展已一日千里,希望澳門人到內地創業、就業也有更便利的政策,也以此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未來五年我希望能夠背靠國家、立足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等國家大的政策背景下,帶動更多澳門青年到內地,了解國情、參與國策,共同為國家及特區發展出一分力。”何富強表示。
剛剛結束的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八分鐘”向世界發出北京的邀請。對于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際冰球聯合會副會長胡文新來說,即將到來的2022年,格外讓他期盼。“國際上各體育協會,尤其是冰球界,對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以及中國的冰雪項目都非常關注。我希望能在全國政協的平臺上,為即將到來的中國冬奧會周期做好冰雪運動的推廣者。”
在美國求學時,胡文新曾注意到,當地中學教育中,運動+教育的模式比較成熟,特別是冰雪運動,可能中學里的運動隊就會產生未來最好的運動員。他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在發展冰雪運動時,也該將國際上成功的例子作為參考。“比如冰球運動,最佳學習階段,應該是在中學時代。我們可以嘗試將冰雪運動引入學校。當然,還可以嘗試進社區。”這些的想法,在他任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時,就曾形成提案正式提交。他建議黑龍江省利用好冰雪資源,推動冰雪運動與旅游相結合,利用體育加教育的模式培養青少年對冰雪運動的愛好。讓他欣慰的是,這一提案得到黑龍江省體育局的積極回復。胡文新表示,中國近些年體育事業發展迅速,可以預見,通過北京冬奧會的帶動,冰雪運動大有可為。“不僅為2022年冬奧會做準備工作,更遠的未來還可以有更好更強的前景。”
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胡文新感覺自己既帶著榮譽感,又帶著使命。除了關注自己熟悉的冰雪運動外,他說,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特別是國家發展這么快,我們一定要多了解、多學習。”他說,近幾年,他也多次在內地跑,去不同的地方考察學習。“我有在國外生活的經歷,平時在香港比較多,所以一定要多到祖國內地多看、多學,關注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地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履職。”
從廣州市花都區政協委員到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又到全國政協委員,年輕的胡文新已經是任期15年的“老委員”了,他笑著說,自己很年輕就接受了政協系統的培養,對政協感情深厚。如今,在更高的平臺上,他會更好地履職。“首先,在中國的冬奧會周期,我會在國際體育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好體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講好中國故事!”
“在公布名單時,發現我的名字名列其中,很興奮、很開心。”回憶起剛剛得知自己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那一刻,吳杰莊記憶猶新。“這是中央對我十幾年工作的認可。”
作為“70后”的吳杰莊雖然在委員中算較為年輕的一員,但他先后在長春市政協、中山市政協、廣東省政協當過委員,對建言獻策的委員職責并不陌生。但他也坦言,這次來到全國政協這個大平臺,是壓力也是推動力。“我希望在全國政協這個平臺上,做好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橋梁。”
吳杰莊從香港理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后,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一路走來有欣喜有苦惱,最終取得成績。“由于在創業路上摸爬滾打地走過來,所以有一些心得和經驗也愿意分享給新一代的年輕人。”
吳杰莊說,他今年的關注點會立足在青年創業問題上。“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創新發展就是經濟的新動力,并在粵港澳章節中明確指出,支持香港青年人到內地創業。”吳杰莊說,如今的大環境對香港青年創業非常有利,“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逐步落地及全面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香港年輕人也會有更大更多的機會。”
吳杰莊認為,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青年來說是很大的機遇,是實現自身發展的良好突破口。“香港自身有國際化的優勢,如果年輕一代現在不積極參與進來,未來很可能就沒有機會了。”吳杰莊表示,他希望促進兩地青年一同共享“一帶一路”新商機。香港青年在教育、義工等領域有所作為。“香港青年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背靠祖國內地,不僅可以把工作做好,還可以解決向上流動的問題。”他認為,內地市場廣闊,香港青年有比較國際化的視野。兩地青年可以一起發展,優勢互補,達到雙贏。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港澳 委員 聲音 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