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噪聲污染在各類環保舉報中高居第二
噪聲污染在各類環保舉報中高居第二
遇到噪聲污染,37.0%受訪者會聯系噪聲產生者,33.1%受訪者找環保部門
漫畫:劉道偉
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遭受過噪聲污染困擾。環境保護部通報的2018年1月全國“12369”環保舉報辦理情況顯示,2018年1月全國各類環保舉報中,涉及大氣和噪聲污染的舉報最多,分別占54.3%和38.7%。此前在北京召開的首都噪聲法治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討論了噪聲管理和有效治理的問題。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7.0%的受訪者遭受過噪聲污染的影響。53.3%的受訪者相信自己遇到的噪聲污染問題大都可以被解決。減少噪音污染,62.8%的受訪者呼吁加強噪聲危害的宣傳,提高人們對噪聲污染的認識,56.9%的受訪者建議明確執法主體的權責,使監管更有力。
97. 0%受訪者遭受過噪聲污染影響
楊紅(化名)是北京市民,她家樓下有個街心花園,楊紅經常能聽到從那傳來的廣場舞音樂。“尤其是夏天,每天早上8點多有一波跳舞的人,晚上7點多又一波。音響聲音特別大,吵得人什么都做不下去”。
郝姝芳家住北京豐臺區,買的房子臨街,本來想著白天家人都上班,應該問題不大。“誰知馬路對面的一家服裝店經常大喇叭廣播,周末我們在家休息時,都不敢開臨街的窗戶。”郝姝芳說,為了減少噪聲影響,她把家里臨街的窗戶換成了雙層隔音玻璃。
調查顯示,97.0%的受訪者遭受過噪聲污染的影響,45.2%的受訪者經常遭遇,僅3.0%的受訪者沒被噪聲污染影響過。進一步調查發現,交通噪聲(59.3%)對受訪者影響最大,其次是廣場舞、學校廣播等社會活動類噪聲(53.1%),其他類型的噪聲污染還有:鄰居起居生活噪音(47.1%)、商業經營類噪聲(40.9%)、建筑施工噪聲(30.9%)和工業生產噪聲(15.5%)等。
在北京從事設計工作的于雯萱,曾被鄰居家裝修的噪音困擾。“有好幾次都快晚上8點了,他家還發出很大的施工響聲。聽著電鉆嗡嗡作響,我感覺頭都要炸了,很煩躁”。
調查中,63.5%的受訪者直言身邊噪聲污染嚴重,28.9%的受訪者覺得一般,6.6%的受訪者覺得不太嚴重,1.0%的受訪者覺得不嚴重。
受訪者認為噪聲的最大危害是影響人們正常休息(64.4%),接下來依次是導致心情煩亂和脾氣暴躁(56.8%)、 注意力難以集中(52.5%)、誘發身體疾病(49.0%)和引發人際關系沖突(19.7%)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指出,當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與當下噪音防治能力之間產生了一定的沖突和矛盾。“所謂安居樂業,不僅是有房子住,還要住得安寧。噪音污染會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甚至會影響家庭幸福。比如有的家庭受噪聲污染影響嚴重,休息不好,夫妻脾氣就大,就有可能鬧矛盾”。
遇到噪聲污染,37.0%受訪者會聯系噪聲產生者,33.1%受訪者找環保部門
對于鄰居施工的噪音,于雯萱起初覺得大家都是街坊鄰居,忍忍算了。但是一個周六的上午,正在家里構思制圖方案的她,再一次被鄰居家傳來的施工噪音打擾。于雯萱登門找對方理論,并警告如果再這樣就報警,后來就沒有聽到對方在休息時間施工了。
調查顯示,遇到噪聲污染,37.0%的受訪者會聯系噪聲的產生者,33.1%的受訪者會找環保部門,32.4%的受訪者會找噪音產生者所屬的小區物業。其他做法還有:找城管(25.4%),忍著、什么也不做(22.8%),找噪音產生者所屬的居委會或村委會(22.3%)以及報警(19.2%)等。
調查中,53.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遇到的噪聲污染問題大都可以被解決,其中10.7%的受訪者表示都會被解決。38.2%的受訪者表示小部分可以,8.5%的受訪者直言都不能解決。
劉俊海認為,應該有噪聲污染防治的執法系統,比如哪個地方有噪聲污染、哪個小區有幾戶在裝修,系統平臺上應該有顯示。但現在許多地方的執法部門耳不聰目不明。下一步應當建立健全噪音污染防治監管信息系統,公眾可以免費查詢,同時能夠24小時、360度全方位地監管噪聲污染。
在楊紅看來,提高噪聲污染者的違法成本、加強監管力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噪音污染。
于雯萱建議通過宣傳片、公益廣告等,加強大眾對于噪聲污染危害的認識。
調查中,要減少噪聲污染,62.8%的受訪者呼吁加強對噪聲危害的宣傳,提高人們對噪聲污染的認識;56.9%的受訪者建議明確各執法主體的權責,使執法監管更有力;48.6%的受訪者建議統一規劃市政建設,在噪音多發地建立隔音屏。其他建議還有:更新和完善噪音防治的法律規定(45.2%)、提高對噪音生產者的處罰力度(38.7%)和加強對降噪技術研發的支持(22.9%)等。
“先發展再治理污染的觀點是錯的。應當是邊發展邊預防和治理,不能把發展凌駕于環保之上。”劉俊海認為,環保部門需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噪音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噪音污染治理問題上,劉俊海認為應當協同共治。“首先,企業和公民應該自律,對噪音污染防治法有敬畏之心,學會換位思考。第二,應加大行政監管和行政處罰力度。當企業和公民不能自律的時候,執法部門就應該勇于擔當。對于法律意識淡薄的人,要通過行政指導、行政規勸的方式提醒他們,對于屢教不改的就要進行行政處罰”。
他還提醒,普通公眾對于噪音污染不能麻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要善于溝通,因為有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侵犯了別人合法權益。“遇到變本加厲的要善于固定和保全證據,留下音頻視頻,向環境執法部門舉報或向媒體舉報。對于舉報有功的公民,執法部門也要給予獎勵。對于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的人,我們應當點贊,他們不僅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是維護周圍人的合法權益,社會要支持他們”。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受訪者 噪聲污染 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