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石海明 劉一鳴:科技興軍與文化自覺

2018年02月24日 15:48 | 作者:石海明 劉一鳴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作者:石海明 劉一鳴(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

習近平科技興軍重大戰略思想,著眼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從國家戰略高度對新時代科技興軍、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做出了深刻闡述和戰略部署,吹響了科技興軍的時代號角。深入領會和貫徹落實科技興軍戰略思想,我們不僅要著眼軍隊對科學技術的迫切需要,更要增強科技興軍的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是對某種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審視,其不僅包含著覺醒、覺悟、反思、反省,還包括對文化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只有首先有了文化自覺,才能在自覺行動、自覺擔當、自覺革新中有所突破。科技興軍的文化自覺就是對科技與軍事關系的充分認識,是推動科技興軍的主動作為。一支軍隊是農耕型、海洋型,還是科技型,不單取決于所使用的武器裝備,更取決于這支軍隊整體的文化自覺。增強科技興軍的文化自覺,就要對科技興軍的歷史、現實和未來充分自知。在瞬息萬變的軍事科技領域,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太可能在所有門類的科技領域占領制高點。但科技興軍的文化自覺作為敏銳的觸角,則可以幫助科技興軍的主體理解新的軍事科技,把握戰略前沿技術的發展動向,從而有助于感知未來高技術戰爭的走勢。

當前,無論是從歷時的縱向來看,抑或從共時的橫向對比,我軍都已在眾多軍事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一些成果甚至已躋身世界前列。從縱向的時間發展來看,我軍的科技水平已經有了歷史性的跨越。近代以來,我國曾錯失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軍事革命的機遇,屢屢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正是利用其科技革命的成果——船堅炮利——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在內憂外患中,中國被迫開啟了軍事近代化的進程。由于受到當時觀念、制度、科技的限制,“師夷長技以制夷”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因科技文明滯后而衍生的衰敗之局。直到新中國成立,由于我們高度重視國防建設,成功研制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尖端武器裝備,敢于在關鍵時刻亮劍,才頂住了來自外部的各種壓力,維護了國家的獨立、自主和尊嚴。正如后來鄧小平所言:“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歷史充分說明,一個國家在軍事革命中的作為,將對其興衰和命運產生巨大影響。從橫向的當代對比來看,我軍的科技水平在當代世界軍隊中也是有一席之地的,許多方面已經處在世界領先水平。尤其是這些年,我軍緊緊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把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的薄弱環節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主攻方向,高度重視戰略前沿技術發展,制定了正確的跟進和突破策略,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顛覆性的重大技術研究和新概念武器裝備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碩果累累,武器裝備體系建設實現整體跨越,在一些戰略必爭領域形成了獨特優勢,大大縮小了與世界軍事強國的差距,涌現出一批躋身世界前列、引領未來發展的創新成果,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發展進入“快車道”——國產航母、新型驅逐艦、核潛艇等大國重器實現重大突破,主戰坦克、武裝直升機、殲-20、運-20等一大批骨干裝備批量列裝部隊,東風系列戰略導彈提振人心,新型信息系統正在日益完善。新時代的我們,完全有理由為這樣一支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現代化人民軍隊而滿懷信心。

瞬息萬變的當代科技考驗著革命軍人的創新擔當。著眼未來,人類的軍事體系正在從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演進。在未來的軍事體系中,科學技術不僅僅是連接戰斗力各要素的一種低依賴度規制性力量,也不僅僅是彌漫滲透于軍事體系中的一種“神經網絡”,更是新質戰斗力非規則涌現的觸點與源泉。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開放40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雖然我們在科技興軍的歷程中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以農耕文明為文化根基的中華民族,在對待與科技興軍不相協調的觀念時,要勇于向自身開刀,縮小在科技力量運用上存在的差距,這也是新時代增強科技興軍文化自覺的應有之義。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科技 興軍 文化 自覺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 亚洲一级淫片在线免费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五月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亚洲欧洲日本韩国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