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吃出幸福感,溫暖回家路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國人的眼中,沒有團聚的年,不叫過年。回顧春運走過的幾十年,無數背井離鄉的游子想盡各種辦法回家,無非能夠和久別的親人一起吃頓幸福的團圓飯。吃飯,成為了春節中國人最大的心愿。
當我們坐上火車,奔向回家的旅途中,吃上一頓稱心如意,還是自家味道的飯時,那種鄉愁的味道會撲面而來,浸入心底。如何做出兼具情感和滿足味蕾的飲食,是鐵路部門開展餐飲服務改革的初心和動力。面對日益增長的旅客出行的飲食需求,唯有開發餐飲營銷新思路,打造不同地域人群新菜品,才能讓旅客從簡單的一頓飯,吃出滿滿幸福感。
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外出務工,回家時能夠坐上火車就行,對于吃飯的要求比較簡單,餐車做什么,旅客吃什么,吃完回收的鋁制飯盒成為那個時代的“標配”。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下海經商,難得回家一趟,旅途上更希望吃上一頓久違的家鄉味道,為此改革傳統菜品制作成為了考慮的首選。特色菜、夜宵,四格飯盒的推出,滿足了旅客的個性化需求。
如今人們已經闊步向前的奔向幸福的新時代,面對新環境,新需求,鐵路餐飲也在推陳出新,向著更加優質的服務邁進。在大數據革命和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下,結合民眾更為精細、更加多元化的飲食需求,量身打造動車組互聯網訂餐服務。只需輕輕點擊手機APP,就可提前一小時訂制沿途各地的特產美食,靜坐在車席上,等候著美食“飛奔”而來。便捷的操作方法,高效的送餐效率讓旅客仿佛置身“家庭廚房”,吸引著人從餐館回歸家鄉的記憶味道,定義一種嶄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唯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美食寄托著家鄉、家人對自己的思念之情,也是一種承載呵護、關心和成長的鄉愁印記。打拼了一年的游子們,對于家鄉的印象逐步變得有些模糊,然而當我們在踏上返鄉列車的路途中,提前品嘗到老家味道時,那種熟悉的家鄉味道又會重新點燃我們對于家鄉、對于親人的渴望之情。
“民以食為天”,從循環使用的鋁制飯盒到為旅客專做的特色菜再到如今的互聯網訂餐和地方美食訂送。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旅客出行的便捷、舒暢和暖心,更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價值回歸。吃的好,才能走的舒心,正是由于列車飲食服務的一路創新和完善,才讓漫漫歸途路充滿家鄉愛的味道。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回家 幸福 味道 旅客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