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古代文物上的“名犬”
狗是許多人都非常喜愛的動物,加之今年又是狗年,所以大街上隨處可見各種展示狗的形象的吉祥裝飾物。在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愛狗人士”,他們中也有人通過藝術來表達對于狗的喜愛,看著文物上這些流傳至今的古代“名犬”,您是否會與古人產生一絲共鳴呢?
漢代隨葬陶狗
先秦時代的文物中,狗的藝術形象不是很多見,而到了漢代,隨葬品中的陶狗突然間變得異常豐富,這些陶狗在陜西、河南、山東、四川等地的漢墓,特別是東漢墓中大量出土,其形象可愛程度不同于一般家畜。對于這種現象,有學者認為:漢時由于政局相對穩定,經濟長足發展,所以到了東漢時期,狗的用途發生巨大改變,由取肉食用的家畜逐漸變為看家護院的伙伴或者寵物。
漢代隨葬陶狗形象生動、憨態可掬,有一種被網友戲稱為“哮天犬”的陶狗在全國各地多有發現,陜西歷史博物館亦有收藏。這種“哮天犬”一般高約30厘米,施綠釉或無釉,其頭部較大,身體短小,四肢也很短,尾巴卷曲,兩只耳朵彎曲向前,雙目圓睜怒視前方,張嘴朝天狂吠,犬齒外露略顯兇猛。據學者推測,這種狗就是我國漢代中原地區比較常見的犬只,類似于現在的中華田園犬。
目前國內考古發現,所見較為奇特的漢代隨葬陶狗,1972年出土于成都天回山東漢崖墓,現藏于四川博物院。該陶狗高約74厘米,嘴角下垂成囊狀,前腿直立,后腿卷伏,耳朵高聳,尾巴短小。這只陶狗十分寫實,看上去威風凜凜,許多參觀者都驚呼:“這不是國際熱門名犬——卡斯羅犬嗎?”事實上,學界普遍認為這只陶狗應該取材于重慶犬,這種狗馴養于川渝地區,雖然算不上世界名犬,但其早在漢代就已出現,真是非常古老的犬種。
《簪花仕女圖》上的“拂秣狗”
唐王朝國力強盛,崇尚奢華,宮廷內、貴族間對于寵物的外形也十分挑剔,期望與唐朝通商的海外國家投其所好,將一些稀奇的寵物進獻給唐皇,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拂秣狗”。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簪花仕女圖》據傳為唐代畫家周昉所繪,畫中雍容華貴的唐代貴婦形象可謂深入人心,然而畫中人物腳下的兩只小狗卻很少有人注意。這兩只小狗毛色黑白相間,脖子上還系著紅絲帶,它們朝貴婦裙擺不停地張嘴擺尾,做出撲跳的姿態。藏界歷來認為,這種活潑可愛的小狗就是唐代的“拂秣狗”。
據《舊唐書·高昌傳》記載:“武德七年,高昌王麹文泰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長尺余,性甚慧,能曳馬銜燭,云本出拂秣國。中國有拂秣狗,自此始也。”據了解,“拂秣狗”屬于尖嘴絲毛犬,最早馴養于古希臘。據史料記載,初唐時國內已有人開始豢養“拂秣狗”,并將其稱作“康國狷子”“白雪狷兒”或“花子”。唐中期及以前,馴養“拂秣狗”這種時髦而且花費很大的行為還僅限于宮廷,但“拂秣狗”聰慧、可愛的形象卻在市井間流傳甚廣。唐代小說家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就講述了一個“康狷亂局”的故事,說的是楊貴妃養的“康國狷子”為唐玄宗在下棋時解圍的事情。
學界有一種說法稱,“拂秣狗”正是現代哈巴狗、獅子狗的祖先,但由于缺乏更多依據,所以只是一種猜測。
宋代《獵犬圖》
宋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全民養狗的時代,特別是村莊里幾乎家家養狗。據《宋史·孝義傳》記載:“江州德安陳昉,家十三世同居。長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親睦,人無間言。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南宋將領趙萬年在《襄陽守城錄》中也記曰:“各家所養之犬,在城外百十為群,有數千只,每遇夜出兵攻劫虜人營寨,則群犬爭吠。”
在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狗并沒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所以在繪畫藝術中雖有狗出現,但其只作為配角,描繪得不夠具體。而到了宋代,得益于市井經濟的繁榮,畫師的創作理念有了很大進步,從而廣泛涌現出以動物為主體的繪畫作品,這其中就有著名的《獵犬圖》。
《獵犬圖》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南宋畫家李迪所作,該圖右上方署有“慶元丁巳歲李迪畫”年名款,并鈐有“都省書畫之印”及清代收藏家耿昭忠鑒藏印多方,對幅有耿昭忠題記一則。《獵犬圖》畫面沒有任何背景,只有一只獵犬前行,犬頭犬尾低伏,頸上戴著項圈而無繩索,說明它非常有靈性。這只犬形態生動,造型準確,刻畫細致入微,毛茸茸的細毛和腳爪清晰可見。色彩深淺搭配柔和,整體造型呈三角狀,使整幅畫剛柔相濟,顯示出作者深厚的寫實功力和嫻熟的表現能力。
除了獵狗外,觀賞狗也是宋代畫家筆下常見的題材。南宋畫師毛益的《萱草戲狗圖》與南宋無款的《乳犬戲蝶圖》《秋葵犬蝶圖》《雞冠乳犬圖》《萱花乳犬圖》都畫的是十分可愛的小型觀賞狗,宋人的精致生活從中能窺一二。
郎世寧《十駿犬圖》
古代一些駿馬往往會有自己的名號,比如“赤兔”“的盧”“青騅”,但您是否知道一些名犬也是有名號的。清代畫家郎世寧就曾創作了一組《十駿犬圖》,畫中描繪了十條品種高貴的名犬。最有趣的是,這些狗還有自己的名字,它們分別是“霜花鷂”“睒星狼”“金翅獫”“蒼水虬”“墨玉璃”“茹黃豹”“雪爪盧”“驀空鵲”“斑錦彪”和“蒼猊”。
署名郎世寧的《十駿犬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均有收藏,根據畫中描繪,上述前九條狗都屬小頭長嘴、腰腹收縮、四肢細勁的獵犬品種,這些犬只擅長奔跑,敏捷強壯,速度與耐力驚人;而最后那條威猛的大狗,一看便知是藏獒。
從畫面上所題寫的字句來看,這些名犬大多是周邊各個部落的首領或地方官進獻給皇帝的。從畫面上看,圖中的犬,無疑是由畫家郎世寧所繪,因為狗采用的是西方的素描畫法,造型立體具有質感,歐洲風味很足;而圖畫背景部分的花草坡石,講究皴法、勾勒,追求平面的裝飾效果,與動物的畫法相比較,二者有很大的差異,這應當是由供奉在宮廷的中國畫家用傳統畫法補畫的,但署名只有郎世寧一人。
郎世寧十分精于畫犬,故宮博物院還藏有其作《竹蔭西猊狗圖》。此圖作于雍正年間,畫中犬只毛色銀灰,光澤細潤,骨骼肌肉很有質感,為郎世寧的傳世杰作。
編輯:楊嵐
關鍵詞:名犬 陶狗 古代 文物 拂秣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