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力: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建設教育強國
作者:張力
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的首位,明確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方向,并對教育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多方位要求。
千秋基業,教育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各級各類教育入學率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在政府、教育系統和社會共同努力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公平保障水平穩步提升。過去5年,學前教育入園率提高了12.9個百分點,高等教育入學率也從30%增至42.7%,提高了12.7個百分點。預計到2035年,我國教育普及水平同高收入國家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第一,明確新時代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總體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重申教育事業優先位置,強調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總要求,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統領,在立德樹人、素質教育,教育公平、培養目標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充分彰顯我們黨頂層教育決策的繼承與創新,既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我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總方位、加快教育現代化的總方向、建設教育強國的總要求,這三者將是融為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需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本質內涵出發,在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凝聚共識,在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形成更大合力。
第二,對不同階段教育事業提出新部署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努力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為了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第一次把義務教育從均衡發展推向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其中農村義務教育繼續是重中之重,必須加快補齊短板,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辦好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還要求統籌職業教育與培訓,使其融為一體,通過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引領,將“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任務,從倡導性的“推動”提升為剛性的“實現”,這些均是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后不同階段教育需要牢牢把握的重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單列網絡教育,賦予協調虛擬網絡與實體平臺、覆蓋教育全域的新涵義,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條件。
第三,增強教育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通過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意味著勞動力市場門檻將逐漸提升為中職或高中學歷及以上的水平。黨的十九大報告繼續要求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多措并舉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充分顯示教育系統必須練好內功,并匯集社會各方力量,才能由大到強。未來教育將更好適應人的謀生發展需求,更好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教育將有大量的貢獻點和服務點。比如,在經濟建設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對外開放,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完全有條件積極參與;在政治建設中,教育系統應在依法治教、法治教育、民主管理等方面先行;在文化建設中,尤其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文化事業產業等方面,教育系統是大有作為的平臺和基地;在社會建設中,就業、脫貧攻堅、健康中國戰略及社會治理等領域,教育系統也要分別主動發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綠色學校可同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的建設相互配合,共同把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到實處。這些都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使命任務。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建設 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