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老漂族”的一天:從早上6點半忙到晚上11點25分
孤獨的老漂與陌生的城市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韡薇
2月5日,在線購票平臺淘票票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個短視頻《23:25的鬧鐘》,再次引爆了“老漂族”這個話題。視頻記錄了63歲的退休老太太張燕從凌晨至深夜的一天,那場景讓無數都市中年人感同身受,那就是在身邊照顧自己和孩子的父母的日常生活。許多網友留言說,爸媽和“中年危機”的我們相比,過得一點也不容易。
為了支持子女事業、照顧第三代,張燕離開老伴,只身北上。她這樣的老年人,被稱為“老漂”。現在,全國已有超過1800萬老漂族,群體規模與日俱增。有人說,老漂就是城市白領打工者的附屬“犧牲品”,從小地方到大城市,雖然生活水平提升了,但精神孤獨卻堪憂。
張燕來自山東青島,是居住在北京燕郊已3年的“老漂族”。早上6點半,天還黑著,她拉著小車去菜場買菜,然后準備一家人的早餐;上午9點,開始打掃衛生、洗衣服;下午4點半,接孫子放學,然后給兒子一家人做晚飯。只有到了晚上11點25分,她才能給遠在青島的丈夫打個電話,互相問候。她對兒子說:你漂,我就漂。
在中國,70%的家庭是夫妻倆同時工作。在競爭壓力大、生活成本高的大城市,這個比例更高。于是,習慣于仰仗父母的中國子女,就把育幼的重任放到父母的肩上。農民工把孩子留給家鄉的父母,白領打工者則把父母接到自己生活的城市,這些父母就成了老漂。為了子女,老漂們拋棄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和交往了大半輩子的親朋好友,重新適應新生活。
從家庭內部來說,愛子、愛孫心切的老漂們日夜操勞,既要照顧第三代,又要照顧第二代,但是老漂能明顯感受到自己失去了的家庭主導權,與子女的配偶相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隔閡?!跋褚粋€保姆,要懂得看眼色”,視頻下面有這樣一條頗具代表性的留言。
已經來北京10年的董亞珍也是如此,“家家過日子,哪能舌頭碰不上牙?”兒媳婦是個急性子的人,時不時說出幾句氣話,她也來氣,但只是選擇一個人出門緩解情緒,甚至坐在路邊掉兩滴眼淚。她從來不和兒子提這些事,因為她知道自己處在兒子一家三口的外圍,“跟他說會增加他的壓力,不給人家兩口子增加矛盾?!?/p>
此前,關注社會民生的報道中,老漂族都或多或少表達了對現狀的擔憂。一位來北京近10年的阿姨說,自己至今不會坐地鐵,基本不怎么離開小區,北京的名勝古跡,對她而言只是電視里的畫面。走出家門,由于語言和文化不同,老漂很難交到朋友,文化生活極度匱乏。很多從北方到南方,或者從南方到北方的老人,與別人的正常交流都有困難。認知能力下降、人生地不熟,導致他們的活動范圍非常狹窄,通常只在小區和小區周邊。
由于城市住房面積緊張,很多老漂族與老伴兒分居兩地?!傲羰亍钡娜巳狈φ疹?,漂泊的人忙于照顧他人。個中滋味只有他們自己才能切身體會。大多數老人來到子女家之前是樂觀的,但開始老漂生活后,80%的老人感到孤獨,65%的老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所有人都習慣了他們的付出,卻沒有注意到他們異常孤寂的內心世界。
“給妻子或丈夫一個溫馨的家庭,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環境,給領導一個更好的業績……你想過要給父母什么嗎?”在淘票票官方微信上發出的追問直指人心。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老漂族 父母 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