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新年以來銀監會開出497張罰單 罰沒金額超8.98億
銀監會再下罰單,與此前不同的是,上周五銀監會下發的罰單涉及到陜西、河南兩地共計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這次的案由則是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的騙貸行為。
銀監系統今年以來對違規整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鐵腕手段。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1月份銀監系統已開出497張罰單,罰沒金額超過8.98億元。
銀監會再下罰單
陜豫兩地19家銀行受罰
銀監會介紹,2016年5月,陜西潼關縣聯社發生一起2000萬元質押貸款案件。陜西、河南銀監局迅速組織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全面排查,發現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
銀監會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并處罰104名責任人。其中,陜西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罰款合計5000萬元,對涉事機構的95名責任人予以處罰。同時,責令相關機構按照黨紀、政紀和內部規章,對262名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而河南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工商銀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處以罰款250萬元,對該支行及工商銀行三門峽分行9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職資格,對4名高管分別給予警告。
“該案暴露出上述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貸款“三查”形同虛設,押品管理嚴重失效,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貸款質押物的檢測及價值評估存在重大紕漏,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同時,業務開展盲目激進,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過度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不能穿透業務風險,部分機構違規開展業務審批,重要崗位未形成有效制約,內控審計作用缺失。
監管用鐵腕手段
金融強監管時代到來
自去年開始,銀監系統對違規整治實施了大刀闊斧的鐵腕手段。在2017年最后一個月,銀監會剛剛開出史上最大罰單。銀監會對廣發銀行總行、惠州分行及其他分支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罰沒合計7.22億元。這一金額已超過2017年前10月銀監會系統對金融機構罰沒的6.67億元總和。
而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1月份銀監系統已開出497張罰單,罰沒金額超過8.98億元。在新一年的罰單中,1月19日的浦發銀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被罰金額最多,共計4.62億元。其次是1月27日銀監會通報的郵儲在甘肅武威的票據案件,12家涉事機構共計罰沒2.95億元。從處罰案由來看,同業、理財的違規操作、違規辦理票據業務、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樓市、公司治理失范等成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罰單的主要原因。
下一步,銀監會表示,將繼續堅持依法監管、嚴格監管、公正監管、廉潔監管,堅決剎住亂象,堅決治愈沉疴,著力防范化解銀行業風險,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銀監會屢屢開出天價罰單,對規范、引導行業合規合法經營有著重要意義。曾經“隔靴搔癢”式的懲罰不足以敲山震虎,違法成本低廉導致了銀行業違規行為屢禁不止。不過,隨著銀行業違法違規的成本大幅提高,郭田勇預計,未來若再出現類似或者更嚴重的問題,監管層可能會開出更多的“天價罰單”。
北京晨報記者 姜樊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銀監會 497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