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遏制“學歷腐敗”要去除高學歷崇拜癥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形成,一批官員陸續落馬。半月談記者梳理了142名十八大后黨政系統省部級以上落馬高官的履歷,發現這些落馬官員的高學歷獲取經歷具有速成多、跨界多、名校多、疑點多等“四多”特點。眾多學子寒窗苦讀十數載才能獲得的學歷,這些高官怎么就能如此輕松拿下?(1月31日《半月談》)
從所披露出的案情來看,傍名校、跨界多、速度快、低門檻是“學歷腐敗”呈現的特點。姑且不談“學歷腐敗”背后掩藏著利益輸送,單從純學術的角度看,它就嚴重破壞了教育公平。所以說,當務之急要堅決對“學歷腐敗”說不。
部分官員崇拜高學歷,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好地謀取私利。根據追逐利益的不同心態,“學歷腐敗”大致可以分為媚權型和謀財型兩種。如果說獲得高學歷成了官員的謀利之道,那么文憑便成了權力腐敗與學術腐敗同流合污的工具。一旦這種不良現象成了風氣,必然會招致社會的不滿。
古有“學而優則仕”,這種思想即使在當下也不無道理。但是,嚴格意義講,“學而優”并不僅僅是指學識水平高,也包括了道德水平高。換句話說,若要“出仕”,必須要“品學兼優”。其實,官員崇拜高學歷本無錯,錯就錯在追求高學歷的目的不純。看看這些沉溺于“學歷腐敗”中的官員,哪一個還真正保持著“不忘初心”?
尤其是,喪失教育底線的“學歷腐敗”也給社會增添了不少浮躁氣息。試想,倘若教育的骨子里存在媚權思想,那么其培養出來的學生又該是什么樣子?不重能力而去“唯學歷”,只會讓教育的終極目的偏離方向。特別是一旦“無學歷則不是人才”的錯誤思想出現蔓延,必將會動搖社會的人才基礎。如此,則是最可怕的。
所以說,遏制“學歷腐敗”還需要從人才評價機制上做文章。努力實現干部隊伍知識化的方向沒錯,但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上尤要重視品德和專業能力,絕對不可再對“唯學歷至上”有任何推波助瀾。當規整好干部評價標準,并變“學歷本位”為“能力本位”,那么“學歷腐敗”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歷腐敗 學歷 崇拜 遏制 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