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釋放紅利 “+”出民生獲得——來自國企民企協同發展的觀察之三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題:釋放紅利 “+”出民生獲得——來自國企民企協同發展的觀察之三
新華社記者安娜、何雨欣
從一片藥、一杯水、一升油,到一口清新的空氣……隨著我國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國企民企融合發展的領域已從最初的邊緣行業,擴展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企業自身重喚青春的同時,也將新活力注入民生點滴。
從“喚醒”一家企業到引領一眾企業
2017年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40%,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利潤總額同口徑增長50%……這份混改首年的成績單,讓中國電器院所有員工為之一振。
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歸屬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以往核心人才流失一度讓其失去發展動力。
2016年12月,中國電器院引入非公資本,實施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改革。改革后,中國電器院從國有全資子公司,調整為國有企業控股、戰略投資者參股、骨干員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新一屆董事會中,外部董事占三分之二席位。
新機制吸引人才流入,激活了全院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創新力,改革后的中國電器院積極投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認證認可制度和標準的研究與實踐,為家電、制冷、汽車、電池、照明等多領域企業介紹最新準入和標準信息,推出“世界認證地圖”APP……在引領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擴大了自身的影響力。
“國企與民企產業分工、管理機制不同,側重于消費端、擁有靈活市場激勵機制的民企,與擁有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的國企有機融合后,給行業乃至全社會帶來的綜合效益不容小覷?!眹鴦赵簢Y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說。
從改造一家企業到“更新”一個產業
除了體制融合,國企與民企在產業、技術等層面的攜手共進,也在重塑產業生態,提升行業綜合水平。
正如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對河北冀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改造”。
作為鋼鐵產業聚集地,面對嚴峻的環保和去產能壓力,河北省武安市的生態治理和保護,是擺在當地民企冀鋼集團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2017年,陜鼓圍繞冀鋼“退城進園”升級改造的需求,以“能源互聯島”思維,為冀鋼提供包括鋼鐵流程、余熱發電、污水處理等一系列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開啟了國企與民企強強聯合,實現綠色生態發展的新征程。
陜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表示,陜鼓目前已形成了“冀鋼模式”系統解決方案,并在鋼鐵行業復制和推廣,力爭為循環經濟和綠色生態發展尋找到“新引擎”。
此外,中國電子長城網際依托混合所有制模式在網絡安全產業領域實現了重點突破;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混改為突破口,國內首創世界領先的電子束處理廢水技術……國企與民企的“合力”正在各領域推動我國經濟向更高水平進階。
從攜手一家企業到造福一方百姓
“國有經濟對于經濟穩定運行和跨越式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主導功能,民營經濟在促創新、增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二者協同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鼻迦A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王生升說。
在能源領域,2009年,由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0%,中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0%,成立中石油山東輸油有限公司,建設和運營始于日照嵐山港,止于東明石化的日東原油管道。業內人士認為,該公司的成立對緩解內陸地區成品油供需矛盾、助推“魯南經濟帶”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解決了東明石化的原油需求問題。
在醫藥領域,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資委批準的首批中央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單位之一,建成覆蓋全國的醫藥用品物流分銷配送網絡,承擔國家醫藥物資應急調撥和供應任務。
在信息通訊領域,民企華訊方舟集團與新疆經信委旗下新疆衛星應用中心攜手為當地石油、電力、林業等行業提供信息服務……
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戶數占比超2/3;2013年至2017年,中央企業上交稅費比上一個五年增長41.4%。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國企民企協同發展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