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新時代培養更多創新人才
長久以來,對教育工作者來說,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是職責所系。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培養時代需要的創新人才,以教育創新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使命在肩,任務艱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同時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與此同時,黨中央對創新型國家建設也已有了時間表,根據此前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有緊迫感,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承擔起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
在一些人看來,培養創新人才就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這個觀點還不夠全面。科技創新是重點,但不是全部。各個領域、各個門類都需要創新,都有創新的任務。創新有不同的程度,只要有所發明、有所發現、有所提高就都是創新的范疇。創新的方法和途徑也各式各樣,有跟進式創新,有蛙跳式創新,有容錯式創新,只要是創新,都應該鼓勵。我們倡導的創新,是人人創新,時時創新,處處創新。創新要成為一種文化、一種氛圍、一種勢能,推動著我們進步,推動著社會發展。
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必須要承擔起來的任務,是創造好的土壤和環境,讓創新人才不斷涌現。
首先需要理念和認識的提升。要從教育公平的高度和廣度來理解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充分認識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公平應該是多維度、多層次的。我們常說,人才的培養必須尊重個體差異和發展規律,要因人施教,要有針對性,拔尖創新后備人才在潛能、個性、志向等各個方面有獨有的特征,對他們施以合適的教育、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是更廣義的教育公平。從古今中外涌現出的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經歷來看,其背后往往都有良好的教育作為支撐。
還需要做到的,是機制上的創新保障。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環境,更需要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也絕不應只是大學或者科研院所的任務,而應是一個系統工程,應打通教育的各個階段,從大學、科研院所到高中、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幾級教育要形成聯動,形成一個對拔尖創新人才發現、保護、激勵、科學引導的機制。
當前,我們在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動手能力、問題意識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基礎知識的掌握、數理、邏輯推理能力的訓練等方面有著優良的傳統和明顯的優勢,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自信。未來,一方面,我們應借鑒一些國家的先進經驗,在機制體制、教學方式、培養目標、評價體系等方面繼續改革創新,另一方面,必須要保留我們自身的特色與優勢,樹立自信,熔鑄中外精華,堅持綜合創新,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新征程,要有新作為、新氣象。全面創新,是新時代的重要標志,是不是把培養創新人才擺在重要位置,是今天衡量教師和學校是否優秀的重要維度之一。我們要充分認識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創新人才培養的主動性,用創新擁抱新時代,以創新與新時代同頻共振,在加快培養創新人才中,完成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實現教育事業的時代價值。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創新 新人 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