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家海洋局:堅持渤海先行 開展陸源入海污染源排查

2018年02月01日 11:00 | 來源:中國海洋在線
分享到: 

原標題:就海洋督察訪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相關負責人

近日,國家海洋督察第一批圍填海專項督察遼寧、河北、江蘇、福建、廣西、海南6個省區的督察意見已經反饋完畢。記者就海洋督察中出現的有關海洋生態環境情況專訪了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相關負責人。

督察發現的突出問題及人為因素

記者:此次督察發現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負責人:在督察中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一是海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二是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不力,陸源入海污染源底數不清、管控力度薄弱,入海排污口排放不達標,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其中,入海河流水質狀況較差,河流排海污染物總量居高不下,6省(區)主要入海河流水質普遍不達標。

具體地說,入海排污口監管不到位。全國共排查出2900余個養殖排污口,環保、漁業和海洋部門均未實施有效監管。全國審批的入海排污口僅570余個,占入海污染源總數的8%。此外,由于入海污染源動態變化快、隱蔽性強,增加了對入海污染源實施監管的難度。

入海排污口不合理設置問題突出。大量排污口設置未執行相關法律和海洋功能區劃的要求,未綜合考慮區域水動力、環境承載力和生態敏感性的特點進行科學選劃布局。根據排查結果,全國疑似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近2000個,約占入海污染源總數的1/4,主要位于海洋保護區、重要濱海濕地、重要漁業水域等生態敏感區域。

記者:一些行為嚴重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甚至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失,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

負責人: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4個方面。

一是重開發輕保護的理念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向大海要地的慣性思維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為項目建設讓路的沖動依然存在,較多地考慮經濟效益,忽略了海域的生態價值。

二是用地需求拉動。2008年,國家關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相關措施出臺,國家海洋局和沿海各地為保障經濟發展的用海需求,也出臺了配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2008年——2012年的圍填海熱潮。

三是經濟利益驅動。圍填海成本低、成地后收益高,成為沿海地區政府解決項目建設用地的主要渠道之一。

四是陸源入海污染源數量大、類型多、分布廣。陸源污染源類型復雜,除入海河流、排澇泄洪口外,包括入海直排口、污水海洋工程處置排放口、養殖排污口在內的入海污染源數量眾多,占排查污染源總數的78%。

海洋生態環境面臨嚴峻挑戰

記者:當前,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什么?

負責人: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遼闊、島嶼眾多、資源豐富。然而,受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影響,我國沿海區域經濟和海洋經濟基本上沿襲了以規模擴張為主的增長模式,使原本就十分脆弱敏感的近海海洋生態系統受到嚴重威脅。

近5年來,我國海洋生態環境雖然在局部區域有所改善,出現了一定的趨緩向好信號,但仍處于污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近岸海域污染整體仍較嚴重,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形勢依然嚴峻,仍需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

根據海洋督察和長期以來的工作實際,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仍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沿海地方政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尚未得到有效落實,海洋生態環境讓位于經濟發展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海洋環境制度體系仍不健全,海洋污染聯防聯控等關鍵機制尚未建立;三是能力缺口依然較大,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環境監測等基礎能力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四是海洋環境風險壓力巨大,石化、鋼鐵、重化工等產業集中在環沿海地區布局,一旦發生意外,極有可能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

值得強調的是,近岸海域污染整體上仍較嚴重。近岸海域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大于3.7萬平方公里,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狀況無明顯改善,超過80%的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質量狀況無法滿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區的環境保護要求;海洋環境風險仍然突出,赤潮年均暴發次數近60次,滸苔綠潮災害持續大規模暴發,渤海濱海平原地區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加重。

從制度到行動嚴控嚴管

記者:近年來,國家海洋局在海洋環境治理方面出臺了哪些舉措?

負責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海洋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強國建設的重大部署,以構建“生態+海洋”綜合管理模式為指引,制訂出臺《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5年——2020年)》,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臺階、出實效。

堅持改革創新,加快推進制度建設。編制完成《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圍填海管控辦法》《關于海域、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的意見》并經中央深改會議審議通過,修訂完成《海洋環境保護法》。國家海洋督察制度建立實施并開展圍填海專項督察。

堅持生態優先,持續加大保護修復力度。劃定守好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強化重要生態區域保護和濱海濕地保護修復。2016年以來,全面開展“藍色海灣”“南紅北柳”和“生態島礁”工程。堅持渤海先行,全面開展陸源入海污染源排查工作。堅持嚴控嚴管,持續加強資源環境管控。探索建立“多規合一”的海洋空間規劃體系,首次確立“以海定陸”戰略取向,基本建立國家和省級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體系并推進實施,探索建立陸海統籌的海岸帶地區協調發展新模式和綜合管理新機制。加大海域資源管理和調控力度,轉變用海管理模式。制定區域保護特別政策,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實施“四個暫停”,切實降低渤海開發強度。

堅持提能增效,夯實能力建設基礎。以觀測監測能力建設為主線,加快推進“一站多能”“一中心多基地”和“海洋立體觀(監)測網”建設,構建基礎扎實、功能完善的監測觀測業務網絡。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不斷增加,形成了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的海洋環境監測業務體系。監測技術能力明顯上升,初步形成了海洋立體化監測體系。海島監視監測體系初步建立,海島基本要素及珊瑚礁等海島特色生態系統實現業務化監測。

以問題為導向徹底改善海洋環境質量

記者:對此次督察發現的問題,國家海洋局將如何糾正,會采取哪些措施?

負責人:從現在到2020年的3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關鍵3年。國家海洋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實現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為根本,以實施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海洋綜合管理為導向,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力打好海洋污染治理攻堅戰。

第一,加大治理力度,實現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加快建立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等制度,率先在渤海建立實施。推進全面布局,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科學選劃和設置排污區域,將生態安全作為入海污染物排放第一要求。綜合評估并提出非法和不合理設置入海污染源清單,制訂整改方案,實施入海污染源綜合整治。加快建立海洋環境實時在線監控系統,對入海污染源實施動態化、精細化、全過程監督監測。建立污染物入海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對控制污染物入海不作為、亂作為以及污染物入海導致重大生態問題、嚴重后果的行為,實行督察問責。全面強化陸海統籌、河海統籌、省部統籌,突出聯防聯控聯治,多管齊下推動海洋環境污染治理。

第二,加大生態保護,有效保護好重要生態區域。堅持優先保護、從嚴管理,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健全完善海洋保護區網絡,著力保護好濱海濕地紅樹林、珊瑚礁、重要島礁、自然岸線等重要生態區域,讓海洋得到有效休養生息。

第三,推進綠色發展,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堅持新發展理念,綜合運用海洋功能區劃、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海岸帶綜合利用與保護規劃等空間規劃措施,統籌安排海洋空間利用活動。推行“生態用海”模式,盡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從源頭上減少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

第四,加強能力建設,夯實打牢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基礎。以監測觀測能力建設為主線,加快推進“一站多能”、“一中心多基地”和“全球立體觀(監)測系統”等能力建設重大工程,加快在重點海灣、入海河流、排污口等建立國家海洋環境實時在線監控系統,形成布局合理、基礎扎實、功能完善、反應迅速、共建共享的海洋環境監測網絡。

第五,促進統籌協調,打造多方參與的共同行動體系。通過全面建立實施“灣長制”、實施生態損害責任追究和賠償等制度,逐步壓緊壓實地方政府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推動建立國家監督、地方落實、企業履責、公眾參與的共同行動體系和協調機制。

編輯:曾珂

關鍵詞:國家海洋局 開展陸源入海污染源排查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 亚州αv久久久噜噜噜噜 |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 | 亚洲最新久久天堂网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