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推銷保險不能省略告知義務
張先生近日花費了2000余元在飛豬旅行訂了普吉島一酒店的標準間,還特意花130元購買了一個“因故取消險”。到達后發現酒店房型不合適,想退房,“這才發現這取消險用起來有很多限制”。記者發現,同程、去哪兒等多個平臺都存在各類取消險,但購買頁面并無具體理賠情況介紹(1月25日《北京晨報》)。
所謂旅程取消險,主要指投保該保險的消費者因故取消旅行行程時,其預訂機票、酒店時已經支付的費用由保險公司依約定承擔賠付責任。一般來說,旅游或外出的行程安排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恰好有其他重要安排或者自己干脆不想去了等,都會導致消費者有意退掉預訂并已經付費的機票或酒店。退機票或房間又可能讓消費者損失一大部分甚至全部費用,旅程取消險則成為其彌補損失的一大利器。這需要保險公司如實承擔理賠責任,而非玩弄文字游戲,忽悠消費者,以此推脫責任。
根據報道,當消費者通過APP預訂酒店房間時,相關頁面會推銷“因故取消險”,并且顯示“未入住即賠90%”等字樣。當消費者真的取消旅行而理賠時,又要求提供如“指定入住人身故、遭遇意外傷害事故導致嚴重受傷或罹患突發疾病,經當地醫院醫生診斷須住院治療或不宜原定行程”“指定入住人被劫持、綁架”等證明。
毫無疑問,推銷保險時過度熱情,理賠時變了臉的現象有違法律規定,侵犯消費者權益。根據保險法有關規定,訂立保險合同時,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一般來說,責任免除條款、免賠額、免賠率、比例賠付等免除或者減輕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均應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據實并明確地告知投保人,否則就不產生免責效力,按照通常理解或者有利于消費者的理解執行。
由此可見,承保旅程取消險的保險公司必須在推銷保險時明確告知理賠條件,至少應告知消費者哪些情況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不能以彈窗的方式向消費者推銷保險,又以勾選的方式與消費者訂立包含有紛繁復雜的免責條款、理賠條件的保險合同。在消費者要求理賠時抬高門檻,以消費者根本不知道的理賠條件或免責事由推脫責任,只會讓人望而卻步。應該說,如果有較真的消費者訴諸法院的話,保險公司極有可能敗訴。
遺憾的是,雖然很多保險公司也知道其在與消費者訂立保險合同時存在瑕疵乃至欺騙行為,應承擔理賠等法律責任,但其之所以在理賠時推三阻四、拖拖拉拉,就在于這些通過耍賴手段能獲得一定收益。一些消費者未必精通保險業法律法規,從而認可保險公司的拒賠事由,即便不認可,也可能不愿意為了金額不多的理賠款來回折騰,所省下的應賠款自然成了保險公司的收益。
保險行業的基本經營原則是誠實信用。保險公司必須踐行這一原則,以對消費者和企業形象負責的態度對待旅程取消險。在向消費者推銷時,保險公司應盡到如實告知和提醒義務,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在消費者要求理賠時,應暢通渠道,少些不合理、刁難人的條條框框和程序。監管部門也應盡到相應責任,向保險公司店大欺客、變臉迅速的行為說“不”。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消費者 保險 理賠 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