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訊息書畫訊息
紀年漢畫像石:漢代社會的縮影
畫像石是中國古代祠堂、墓室上的裝飾畫石刻,濫觴于西漢,興盛于東漢,三國以后急劇衰落,故通稱漢畫像石。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狀況、風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是一幅別開生面的歷史畫卷,被稱為“漢代社會的縮影”和“東方藝術的瑰寶”,不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藝術品,也是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資料。
滕州是我國已發現的漢代畫像石中時期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它起于西漢武帝時期,迄于東漢末年,延續時間達三百余年,遍布滕州全境,遺存極其豐富,更為難得的是滕州出土了一批紀年畫像石,比較著名的有“永元十年”“延光元年”“元嘉三年”等,這為研究漢畫像石分期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圖1永元十年執笏圖畫像石
一、 永元十年執笏圖畫像石(圖1):原石為長方體立柱,石縱93、橫24、厚12厘米。屬東漢中期,出土于山亭區堌城,屬國家一級文物。正面圖像分三層,上層為長方形邊框,邊框內刻有題記四行,可識別的60余字,中層一執笏人物;下層為一長方形邊框,邊框內飾以菱形紋;右側面為一長方形邊框,邊框內飾以菱形紋。圖像雕刻技法為剔地平面線刻。題記釋文“以十一年十月十五日□,此□□如禮,后子孫無以□日祠,使石工書顏文羽昆弟六人,弟仲文,伯先仲京少文,母以永元十一年七月廿七日□□不幸,母年八十七”。
永元十年為公元98年,是東漢和帝劉肇的年號,至今已經1900多年。據題記釋文可知永元十一年應為祠堂刻石的年代,而永元十年為顏氏兄弟母親去世的時間。柯昌泗在《滕縣金石志》中對其題記進行考釋“右顏文羽昆弟六人刻石,近出山東滕縣城東城頭村,邑人楊知性訪得拓本。石作長方形,分三層:上層刻字;中層畫像,為人形;下層匡郭,中無字。中、下兩層左右依稀似有字跡,石泐已甚不能確定也。惟上層字雖可辨,而刻畫簡率不能悉識,其文從左而右凡四行,詳為辨釋,略得其大意,為顏氏昆弟母墓刻石,蓋亦石堂之類。其云:使石工書者,六人中皆不能書,而石工所書又不能工。可見制作之樸陋與樊敏碑出于石工劉懆息盛之手者,文野有霄壤之判矣。甲申(民國三十三年,即1944年)四月膠西柯昌泗。”據了解,城頭區農民宋德珠的父親收藏顏氏紀年畫像石后,一直秘藏在家中,有人雖多次登門求其轉讓出高價而不賣。荒年春黃不接之際,拓得幾幅拓片到滕縣古會上去賣,用以養家糊口。日軍侵華期間,四處收掠文物,宋德珠的父親將珍石壘了豬圈墻,因此才躲過日軍浩劫。1978年宋德珠將其父收藏的畫像石,用獨輪車推到縣城,捐獻給了縣博物館。
圖2元嘉三年對弈圖畫像石
二、 元嘉三年對弈圖畫像石(圖2):原石縱83、橫210、厚14厘米,屬東漢時期,出土于滕州市姜屯鎮駐地,屬國家一級文物。畫面不分層,中間為閣,上立一朱雀,閣內中刻二人六博,四人觀看;閣兩側為闕,上各有一鳥屹立,左闕外有一馬吃草,兩旁刻有各種猛獸。畫面布局飽滿,雕刻技法為弧面淺浮雕,動物施加陰線,石左上方有豎排三行隸書題記“元嘉三年二月廿五日,趙寅大子植卿為王公,永和更立,負土兩年,俠憤相顧若攜,有孫若此,孝及曾子。植卿惟刻心念,始增龍成墳,不肩一毋,獨雇石,直克義,以示祠后,石□傳存,相法其孝。”據題記可知,元嘉三年二月廿五日,趙寅的太子植卿王爵之位,是在永和年間立的。趙寅去世已埋葬兩年,是兒子找人取土堆墳的,將來的孫子也會這樣做的,因此,他們對先人的孝道和曾子一樣。今植卿為了銘記時刻不忘先人,獨自肩負,重新給先人墳塋增土堆墳,并刻石表明所顯現的孝道和事情,放置于墓祠之后壁,用石料來延年長久,希望子孫后人仿效做法,把此孝道流傳下去。(桂冰冰 肖守強)
編輯:楊嵐
關鍵詞:紀年漢畫像石 漢代社會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