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博士生不是導師的“家仆”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一位博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這位叫楊寶德的博士生去年12月底在西安冰冷的灞河水中溺亡,警方已經排除他殺,而從楊寶德家人及女友從他生前許多跡象判斷,楊寶德應該是因壓力過大選擇了輕生之路。
楊寶德出生于湖北農村,父母在外地打雜工,家中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這樣一位“寒門子弟”憑自身努力,考上名校博士生,殊為不易,他選擇輕生,不幸且悲,令人唏噓。
一個人選擇輕生,往往有十分復雜的原因,從現在媒體披露的事實看,把楊寶德之死與其導師行為建立直接因果關系,證據并不充分,也不夠嚴肅。
不過從媒體報道看,楊寶德讀博士后,確實經常應導師要求參加應酬,并要在飯局上替導師“擋酒”,楊寶德手機上的一些短信還顯示,博士生導師周教授“對楊寶德明確提及或暗示的要求還包括:澆花、打掃辦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車場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簾等。”楊寶德家人還反映說,楊寶德有次給家里打電話時說,正在導師家里打掃衛生,還要給導師擦車……
這些雜事,顯然不是一個博士生分內職責,對一個學業繁忙的博士研究生來說,無疑是繁重的負擔。楊寶德讀博后,曾因“科研抓不住重點”而苦惱,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花費大量時間處理導師安排的雜務,確有可能導致心理焦慮。
導師要求學生陪自己逛超市、打掃家庭衛生,這等于把學生當舊時“家仆”,有違教師基本職業道德。
但毋庸諱言,在眼下的中國高校,這樣的現象并不鮮見。讓學生替自己做家務活,這只是形式之一,一些導師甚至享受研究生稱自己為“老板”,入學伊始就陷入導師所謂的“課題”之中。而這些所謂的“課題”,許多是憑各種關系運作而來,并沒有多少學術價值。課題結項,導師可支配大量經費,學生卻身陷其中,耗費大量時間不說,還得不到系統的學術訓練。
而另有一些導師,則把學生視為自己的“私有之物”,要把學生一切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間,甚至干預學生私事和人生決定。而有些導師在與同事發生私人恩怨糾葛時,要求名下研究生選邊站隊,甚至支使學生參與攻訐與自己有矛盾的老師……還需要指出的是,這種不正常的師生關系,并不僅僅存在于導師與研究生之間,一些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黨總支書記或輔導員,也常常把大量私人事務或本應自己處理的工作強加給學生。
導師視學生為“家仆”,究其實質,也是利用師生不平等權利關系進行無理索取與強制交易。而這種變異的師生關系的背后,暴露的是當下部分高校教師師德的匱乏,以及學校監管機制乏力的無奈現實。
一些學校看重的,是一個老師名下有多少課題經費、是一個老師發了多少篇所謂權威期刊論文。在一些師德丑聞曝光之后,一些高校主事者還打著維護穩定或維護學校聲譽的幌子,避重就輕,多方遮掩。這種態度,客觀上慫恿了一些人違背師德。
我們期待更多的高校,能夠高度重視師德建設,還校園中風清氣正的師生關系,維護學生基本權益。這也應成為我國當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應有之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導師 學生 楊寶 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