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小輕工”如何做好外貿“大蛋糕”?——外貿創新轉型觀察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題:“小輕工”如何做好外貿“大蛋糕”?——外貿創新轉型觀察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
鞋類、箱包、陶瓷、玻璃……這些中國產的體量不大的輕工“小”產品,卻在我國外貿出口中占有“大”份額,在2016年的生產和出口中穩居世界第一,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行業。
在2017年外貿亮麗的成績單中,中國輕工產品的進出口也表現突出。去年前11個月,輕工產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6.4%,其中,出口額達5514.8億美元,同比增長7.4%,占全商品出口額的27%,在扭轉外貿連續兩年下降局面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輕工產品出口自2013年以來其實經歷了一個先增后降的趨勢。尤其是在2015-2016年間,受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出口曾一度呈下滑態勢。2016年輕工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了10%。
業內人士在13-14日召開的2018年輕工外貿行業發展年會上指出,這既與外部市場逐步回暖、需求拉動出口有關,也是一系列穩外貿舉措發揮作用,以及輕工外貿行業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的結果。
記者采訪了解到,圍繞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設貿易強國的目標,我國一批輕工外貿企業圍繞轉型升級,已經在培育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上邁出新步伐。
成立于1993年的廣東凌豐集團專注于生產銷售中高端不銹鋼廚具,連續十年在國內同行業實現出口第一。集團副總裁鄺乃強告訴記者企業提升競爭力的秘訣之一,就是以工藝流程創新推動技術創新。“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立產業轉型升級基地,并使用全自動化生產線,以前做一個鍋要7天,現在只要2個小時,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新技術的開放與應用已成為輕工企業的共識。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向軍說,通過長期制作銷售箱包,企業手中掌握了一批客戶對箱包需求的大數據,目前正在對數據進行研發處理,力爭將來用大數據指導銷售和生產。
短期的外部經濟回暖并不是可以松懈的理由。在我國傳統低成本要素優勢逐步喪失的背景下,這些曾經在出口中有著驕傲業績的輕工“小”產品,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傳統優勢正在逐步削弱。若要繼續做大外貿“大蛋糕”,依然任重道遠。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在會上說,未來,輕工行業重點要在提高發展質量、加強風險防控、創新發展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同時要落實好中央稅收、環保等有關政策,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脫貧攻堅、中國進口商品博覽會等國家戰略舉措,借此不斷拓展新的市場。
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會長王忠奇表示,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不會一蹴而就,我們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搭建服務平臺、爭取政策支持,引導企業轉變出口經營模式,培育出更多的國際知名出口品牌。
“不同行業的外貿創新也有不同。”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輕工類產品的外貿轉型,應該著眼于科技和人文“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注重突出文化內涵、推動品牌建設,打造一批在國際上叫得響的中國輕工品牌。(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外貿 創新 轉型 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