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企業在非洲做的事 連外國人都瘋狂打Call
歲末年初,新華社記者梳理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2017年在建或完工的部分中國與非洲重大合作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在肯尼亞、烏干達、尼日利亞、喀麥隆和南非等21個國家,共39個重大合作項目,涵蓋鐵路、公路、港口和水電站等17類。
當地人及外國人如何看待這些中非合作項目?在新華社的推特和臉譜上,不少網友在項目報道文章里留言。姆納瓦·阿齊亞茲稱贊中國“實實在在改變世界”;埃勒·法烏茲·法爾丹說,“代表我們非洲感謝中國,我相信有一天中國會成為世界領導者”;加雷思·戴維斯甚至調侃說,“來威爾士吧,教教他們怎么做”。
采訪當地官員、學者、民眾和項目方后,記者總結出中非重大合作項目幾大特點。
【中國質量 中國標準】
有觀點認為,中國在非洲做項目是“撒錢”。但實際上,中國在非項目合作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拉姆港完全由肯尼亞政府出資,馬達加斯加9號國道修復項目由非洲發展銀行、石油輸出國組織和馬政府聯合出資,盧旺達基加利市政道路改擴建工程由中國提供優惠貸款,加納打井供水項目由中國援助等。總之,項目資金來源多種多樣,中國企業正憑實力進軍非洲。
質量硬、工期短,是中國基建企業在非洲打拼的“殺手锏”。為獲得肯尼亞拉姆港承建權,中國交建從17家通過資格預審的國際公司中脫穎而出。在競標馬達加斯加9號國道修復項目時,中鐵十八局在競標中一舉擊敗了法國老牌公司。
隨著中國企業走進非洲,越來越多國家接受“中國標準”。2017年5月31日通車的肯尼亞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蒙內鐵路),由中國路橋承建,全線采用中國標準、裝備、技術和管理,開啟中國鐵路全產業鏈境外合作的新模式。
預計于2018年5月竣工通車的坎帕拉至恩德培高速公路,由中國交建負責設計施工,是烏干達第一條收費高速公路、第一條設計建設均采用中國規范和標準的高速公路。
過去,在非中國企業常形容自己“賺個辛苦錢”“為他人作嫁衣裳”。這是因為中國企業在非洲大部分擔任承包商,做的活兒最苦最累,項目建成即走,將后續運營收益拱手讓人。
時至今日,這一情況在慢慢改變,中國企業開始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安哥拉總統若昂·洛倫索去年9月上任后制定新的國家發展規劃,邀請中資企業參與咨詢,葛洲壩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新建成的蒙內鐵路和阿布賈城鐵等項目,中國企業不再建成移交即走,而是“建營一體化”,簽訂后續運營合同,既防止中資項目“交鑰匙”后運營不善,也有利于中國企業創造新盈利點。
【創造就業 助力騰飛】
曾有外媒認為,中國企業不雇傭當地人,項目給當地帶來的就業很少。然而現在,不少國外研究機構和媒體承認,中國給非洲大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就業崗位。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2017年發布《非洲投資吸引力報告》指出,2005年以來,中國在非洲投資了293個項目,2016年中國投資在非洲創造的就業崗位是美國投資的3倍多。
中非合作項目給非洲帶去就業,也帶去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中國路橋在修建蒙內鐵路過程中,不僅為當地直接創造工作崗位4.6萬個,還擴建了肯尼亞的鐵路培訓學校,幫助肯尼亞高校開設鐵路工程系,并在施工現場建立技術人員培訓基地,累計培訓當地員工4.5萬人次。中國路橋還組織大批肯尼亞青年赴中國學習鐵路運營,肯尼亞因此有了歷史上第一批火車女司機。
因為這些中非合作項目,一些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得更快、更好。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在視察蒙內鐵路建設時說,蒙內鐵路對肯尼亞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1.5%,相信蒙內鐵路將帶領肯尼亞開啟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轉型。而總投資額約為30億美元的湖山鈾礦,將使納米比亞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凈增約5%,這對納米比亞經濟極為重要。
非盟2013年提出“2063愿景”,許多非洲國家也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如肯尼亞的“2030愿景規劃”、納米比亞的“團結繁榮計劃”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是這些發展戰略的共同點和重中之重。這正好與“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不謀而合,中非重大合作項目正為非洲經濟插上騰飛翅膀。(參與記者:王小鵬、王守寶、李斯博、呂天然、張改萍、張保平、陳晨、石松、肖玖陽、喬本孝、王松宇、吳長偉、彭立軍、張玉亮、聶祖國、文浩、楊孟曦、田弘毅)(盧朵寶 金正)(新華社專特稿)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企業 非洲 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