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考核頂著干部往前走
分季度、全方位強化考核,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約談提醒,著力解決一些干部“不會為”問題……據報道,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吉林長春創新市管干部政績考核機制,并根據考核結果先后組織調整干部346人,其中近百人被免職。“干部不干事,真會攤上事”,如此動真格的考核,引發社會關注。
真考核、動真格,強化了考核的嚴肅性,也促使人認真審視考核的重要意義。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政績考核是指導工作的“指揮棒”、評價工作的“度量衡”、選拔任用的“風向標”。其作用發揮得如何,關鍵要看“考”出了什么,“核”實了什么。早在600多年前,明代官員李介就曾提出“考核必真”。只有動真格,從嚴要求、突出“實”字,真正考出干部“有多能”“哪不行”,并以此為依據,讓能者上、庸者下,才能激發干部動力、層層傳導壓力,讓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風,讓不愿為、不會為、不敢為失去市場。
面對考核方法的變化,長春當地干部道出真實感受:“現在壓力是一股勁頂著你往前走。”的確,考核一旦動了真格,把“成績單”往那一擺,誰干得好、誰干得差便一目了然。那些馬虎應付、得過且過的“混事者”,寧可不做、決不做錯的“推事者”,不推不動、踟躕不前的“拖事者”,一下子全被曝光于陽光之下,豈能還好意思將“為官不為”進行到底?而那些勤勉盡責、踏實肯干的人,則不用擔心組織發現不了自己的工作實績、工作亮點,因為科學高效的考核“本身就是一種與組織對話的方式”。因此,重視做好干部考核,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優化考核機制,對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意義深遠。
應當看到,現實中,一些地方在落實政績考核的過程中,仍或多或少存在失真失準、不嚴不實等現象。有的單位考核標準空泛,難以準確衡量干部的實際表現;有的單位考核手段單一,熱衷于“填表考核”“材料考核”;有的單位把考核口號喊得山響,等到干部選配、任免、獎懲時,卻不敢動真碰硬;有的單位年終考核“一錘定音”,不注重日常動態,難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凡此種種,都反映出對考核的認識還不夠到位,在行動上也沒有做到動真格。長此以往,只會消解考核的權威性、公信力,無法充分發揮考核應有的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讓考核回歸價值本位、激發更多正能量,關鍵還是靠制度創新。在江西景德鎮,當地就領導干部存在的突出問題向社會征求意見,并以此為依據分類設計“逆向民主測評表”;在江蘇南通,有關部門在領導干部“德”的評價指標中設置正反兩個層面,讓考核考出差別、考出問題。各地積極的探索嘗試表明,只要高度重視、認真謀劃、矢志創新,就能更好激活考核的正向效應,為干部隊伍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新時代,亟待黨員干部激蕩新氣象、成就新作為。著力完善政績考核機制,用好用活考核這根指揮棒,我們就一定能不斷提升“愿為”的思想覺悟,增強“善為”的實際本領,激發“有為”的內生動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考核 干部 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