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治理“家長作業” 讓學校教育回歸本位
分年級統籌各科作業量和完成作業時間,推行精選分層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1月5日,成都市教育局發布《關于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指導意見》,20條減負意見中包括將作業量控制納入學校常規管理,禁止學校通過家長微信群、QQ群公布考試成績和名次等。(1月9日《成都晚報》)
從表面上看,學生家庭作業,讓家長檢查和簽字,讓家長適當參與教學管理,既能體驗老師工作的艱辛,又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還能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系,可以說是一種良性互動的教育方式。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對于學生的家庭作業,許多家長不僅檢查和簽字,而且親自“代勞”,使學生的家庭作業,變成了“家長作業”。特別是,一些教師面對“家長作業”,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從小處講,是一種懶教行為;從大處講,則是教育責任的一種轉嫁。可見,成都治理“家長作業”,首先是一種糾偏。
事實上,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老師肩負著教育、管理好學生的社會責任,讓家長給學生家庭作業檢查和簽字,等于讓家長承擔了部分重要的教學管理工作,過多地依賴于家長管理教學事務,那么還要學校和老師干嘛?這種怪現象的存在,是家長大包大攬慣了,還是一些教師履職不夠,值得探究。至于學生的家庭作業,變成了“家長作業”,顯然已經背離了家庭教育的初衷。因此,治理“家長作業”,也是一種理性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長本身就存在過度參與學校教育的現象,如“陪讀”成風。不可否認,家長陪讀,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一些家長寧可放棄自己的事業,也要給孩子當全職陪讀,是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表現。殊不知,家長陪讀,實際上是對學校教育過程的過度參與,是對孩子溺愛到極致的一種表現,不僅會削弱學校的教育功能,從長遠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可見,治理“家長作業”,讓學校教育回歸本位。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過度參與,實際上是對學校教學秩序的一種橫加干涉,反而推高了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成本。如果教育部門和學校對這種過度參與,不加以管理和制止,任其無序發展,勢必會污染學習空氣,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特別是,治理“家長作業”,關鍵是遏制家庭作業。比如,嚴格控制每日作業總量和時間,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嚴格控制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和高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家長 家長作業 治理 學校教育 家庭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