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海淀區政協重點調研“一城一街”發展
原題:一城,一街
——北京市海淀區政協“中關村科學城與中關村大街發展建設研究”調研始末
“政協要對中關村科學城的內涵外延、目標框架、指標體系等進行重點研究,要認真研究中關村大街改造提升問題。”這是海淀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殷殷囑托,海淀政協不能缺位。經過反復研究,海淀政協將“中關村科學城與中關村大街發展建設研究”確定為常委會重點調研課題,簡稱“一城一街”發展研究。
2017年12月的北京,冬意十足。清晨,無數人涌出中關村地鐵站,又消逝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聯想、百度、騰訊、小米、方正、搜狐、新浪、今日頭條、知乎、美團、滴滴……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和互聯網公司映入眼簾,給來訪者一個強烈的信號:中關村到了。
從上世紀80年代的電子一條街,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從90年代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到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從中關村科學城,到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過去30年,中關村這塊改革“試驗田”始終踩著時代的節拍,在海淀這片創新沃土上不斷“升級”。
中關村演繹的故事就是海淀的故事。新時代下,故事如何譜寫?海淀政協,有話要說。
■聚焦“一城一街”發展
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科技創新中心是其中之一。海淀,作為全國科教智力資源最密集的高地,被喻為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主戰場和核心區。
隨著北京全力抓好“三城一區”(指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提出,中關村這塊原本響當當的金字招牌,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在“三城一區”布局當中,中關村科學城是自主創新主陣地,原始創新策源地。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明確提出,“努力把中關村打造成科學家、發明家、創業者的天堂,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城。”
如今,中關村科學城正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為目標,進一步對標全球頂尖科創中心,致力打造以區域創新生態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支撐,集教育科研、發明創造、創新創業、生產發展、居住生活、文化交流等多維價值于一體的新型城市形態。中關村,再次“升級”。
“政協要對中關村科學城的內涵外延、目標框架、指標體系等進行重點研究,要認真研究中關村大街改造提升問題。”這是海淀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殷殷囑托,海淀政協不能缺位。經過反復研究,海淀政協將“中關村科學城與中關村大街發展建設研究”確定為常委會重點調研課題,簡稱“一城一街”發展研究。沉甸甸的命題作文由此產生。
■三年時間,專注同一課題
這是一項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業。
海淀政協認識到,該課題的意義在于,在深入研究中關村科學城內涵、外延的前提下,回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中關村科學城,怎樣建設中關村科學城,靠什么建設中關村科學城。
精心設計,善作善成。海淀政協的思考是,在方法途徑上,要勇于創新突破、攻堅克難;在根本原則上,要把“是否有利于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發展”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在具體操作上,要充分調動政協上下、內外方方面面的力量。最終,調研的總體方向、研究重點和工作思路確定,“1+10+24+427+N”的調研工作體系得以形成。
具體而言,“1”是指一個重點調研課題;“10”是指從10個方面展開研究,內容涵蓋中關村科學城的內涵、基礎研究、中關村大街建設發展、創新環境、體制機制創新、要素市場建設、產業定位、國際化、空間規劃布局、區域定位等;“24”是在10個方面的基礎上又細分了24個領域的子課題;“427”是指427名委員全體納入課題組,一個都不少;“N”則代表“外腦”,指借助社會人士廣泛參與積極獻策。
系統、深入、全面的對策建議,不僅需要方方面面的參與,還需要充足的時間調研論證。海淀政協做了一次大膽的決定,用3年時間專注同一個課題開展調研。“以往常委會重點調研課題基本是一年一題,優點是年年有新研究內容,軟肋卻是時間有限,研究不夠深入。”區政協主席傅首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2017年五六月份正式開題到2019年八九月份結題,加起來差不多27個月的時間,平均到每年也有9個月,大大延長了以往課題的研究時間。
3年,落到每年的任務明確具體:2017年全面啟動各方面研究,形成階段性研究成果;2018年深化研究成果,初步明確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目標體系;2019年形成總課題及各子課題研究成果報告。“相信我們能把這個題目做深做透,切實為區委、區政府研究制定政策、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傅首清的底氣,源自海淀政協多年積淀的創新精神,當然,還有一個人才薈萃、認真履職的委員群體。
■“晚上再加個班吧”
2017年8月10日晚9點,子課題“創新人才隊伍與服務環境建設研究”成員仍聚在一起,全神貫注分析海淀人才政策的現狀及問題。“像這樣面對面的碰頭會我們經常召開,視頻電話會議就更多了。”該課題報告執筆人、區政協委員郭斌笑言。
建設中關村科學城,人才是關鍵。海淀科研院所、高校、創新型企業和創新服務機構林立,碩士博士生數量、比例居全國之首,可以說“千里馬”很多,如何更好發揮他們的作用,吸引更多“千里馬”進駐海淀?帶著這個問題,課題組當天走訪了浪潮集團、網易、拉鉤網、去哪兒網等多家中關村企業。企業反映的困惑和痛點,正是課題組關注的重點。
而這,只是“一城一街”課題調研中的一個縮影。
調研質量,決定建言質量和協商成效。“這次24個子課題均有相應的責任領導、責任部門、課題團隊和執筆人,期間多次走訪調研、座談研討,整個過程周密務實。”作為海淀政協的一名“老”委員,王穎感嘆,“兵分‘24路’的調研規模,在政協的調研中并不常見。”
王穎是此次“一城一街”總課題報告的執筆人,同時也參與了子課題的研究。除了參與平時的調研座談,他更多時間忙于案頭。中關村科學城的內涵和發展歷史、國內外科學城發展研究……這些基礎性問題需要全面搜集資料并進行深入客觀的分析,經常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加班。采訪當天正是2017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王穎覺得2017年度課題報告里還有些地方需要再推敲,“晚上再加個班吧”。
讓委員們印象深刻的還有本次調研打破了政協各專門機構的界限,每個課題根據研究需要可在全政協范圍內組織力量,分工不分家。3月17日調研中關村大街;6月15日召開“中關村核心區知識產權加速創新法務平臺”調研協商座談會;8月2日赴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調研座談……忙碌,成為427名海淀政協委員2017年的最好注解。
■“跳出海淀看海淀”
在思考海淀發展問題上,我們是不是經常容易站在海淀向外看,而不是由外往里看?
“我們要跳出海淀看海淀。”基于這樣的思考,帶著“一城一街”課題,海淀政協選擇走出去。
去哪里?哪里科技創新要素最聚集就去哪里。2017年下半年,海淀政協組織委員分赴臺灣、珠三角、長三角開展調研。隨后,委員們又赴廣西、京津冀等地以及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通州城市副中心等地考察調研。
看什么?戰略思維、成功經驗、創新做法、失敗教訓———
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2016年經濟總量14.76萬億,增長7.9%,有望5年內超越日本京阪神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深圳是其龍頭,有報道說,2016年創新能力活躍程度已超硅谷,創新能力位居全球第二。
上海張江科學城打破傳統地方行政區劃格局,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等措施創建中國第一個跨省市、一體化發展實踐區,企業1萬余家。
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設立、其他科學城的建設,也對海淀發展產生深刻影響。而美國硅谷成功的深層次因素和中國香港經濟下滑的內在原因,也對海淀有所啟示。
調研過程中,有當地人“調侃”:“中關村是老大,是我們的榜樣,你們還到我們這些地方考察調研?”這正好戳到關鍵。面對“國內追兵”、“側翼包抄”,海淀政協邊看邊學邊議邊思———
近幾年,各大城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突飛猛進,緊緊追趕。海淀的優勢自不必多說,但劣勢呢?站在全球視野下,很多問題無法回避,空間和產業配套問題、創業成本問題、留住人才問題……
站得高才能看得更遠,改革創新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海淀政協認為,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是一項長期、全局、系統性工作,政府、社會、市場全角度關聯,生產、生活、生態全系統互動,空間、時間、人文全范圍協同,必須思想統一、前瞻規劃、分步實施。
■“委員有所呼,黨委政府有所應”
帶著問題去調研,又帶著思考和答案回到會議桌上,2017年海淀政協的會議室格外“熱鬧”,7次雙周協商座談會,30余次各類專題座談會,主題均聚焦“一城一街”。
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7年度黨派團體專題協商會和2017年度議政會。這兩場會議作為政協協商與黨委、政府的有效銜接,一直是海淀政協每年最具特色的會議。各黨派團體和委員們在會上就課題紛紛支招,針對產業結構優化、科研成果轉化、創新人才隊伍與服務環境建設、“一帶一路”產業、法務服務環境建設、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積極建議獻策。
委員有所呼,黨委、政府有所應。
區委書記于軍提出,要群策群力,以“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決心,做好“一城一街”建設研究這篇“大文章”;要進一步發揮各黨派團體和政協委員的智力優勢,為中關村科學城和中關村大街發展建設議政建言。
區委副書記、區長戴彬彬對區政協課題進展給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全區各部門要大力支持區政協工作,為開展課題研究創造良好條件”。
“課題調研時間雖然是3年,但問題和建議卻可以通過政協提供的協商平臺隨時提出,很有實效。”會議協商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郭斌委員深有體會。議政會當天,他提出的關于完善政府政策發布電子化渠道的建議,當場得到相關委辦局的答復和采納。幾日后,委辦局負責人又專程前來對接,商討具體實施辦法。
就這樣,2017年,海淀政協一次次深入實際的調研活動,一場場大大小小的會議,把協商搬到臺面上,把各黨派團體、廣大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匯聚起來,不斷推動課題研究縱深發展。
■“一張藍圖干到底”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近年來,一系列重大文件出臺釋放強烈信號。“一城一街”發展如何不掉隊?答案只有一個,創新。
謀定而后動,對中關村科學城建設要進行頂層設計,為科學城建設在思想、組織、路徑、資源等方面提供前瞻性的指導和保障。海淀政協提出,在一系列重大文件的基礎上,編制《中關村科學城2035發展綱要》和《中關村科學城2020行動方案》,并支持設立中關村科學城發展研究院,作為智庫長期發揮作用。
未來新興產業方向很多,中關村不可能四面出擊,面面俱到。海淀政協認為,可以引導創新資源在重點產業方向上盡快突破,并跳出區域局限,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優化空間布局,為中關村科學城發展構建新的格局。
課題組在調研中還發現,科技成果轉化固然重要,但如果只在科技成果轉化的收益權和處置權方面有突破,而沒有解決所有權問題,會導致動力不足。為此,海淀政協建議,改革科技創新的動力機制,建立科技創新的平臺模式,大幅提高科技創新的活力、動力和效率。
不可否認,中關村科學城要建立新型城市形態,政府自身即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者和公共服務平臺。海淀政協建議,加大政府體制機制創新,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改善法制環境,先行先試,打造中關村科學城制度與服務高地。
從課題背景到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情況,從國內外標桿借鑒到五個方面16條建議……2017年12月13日,3萬多字的《海淀政協中關村“一城一街”課題2017年度報告》及子課題報告,放到了傅首清的案頭。里面的每個數據、每張圖表、每條建議,都令傅首清心頭一熱,其背后蘊含的付出與感動令人回味。
第二天,區政協迅速召開調研課題年度工作匯報會,總結2017年調研課題工作情況,并開始研究部署2018年調研工作思路。
發揚“一張藍圖干到底”精神,做好“一城一街”建設研究這篇“大文章”,海淀政協一直在路上。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中關村 政協 海淀 科學城 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