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繪畫性實驗隨想
學京戲就要唱京腔,先吃透,再評判。無論是漆畫也好,像油畫也罷,權當是學習和探索的一個過程。
說到繪畫性,人們可能首先聯想到油畫,有人說,漆畫在今天越來越趨向于油畫的表達方式(其實何止漆畫),并把這一過程稱之為一個必須的“作繭自縛”的學習融匯過程。油畫最強大之處莫過于它的寫實能力,尤以光影、色彩塑造形象、空間見長,這一點,恰恰是傳統漆畫乃至整個中國傳統繪畫所不屑的,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上,色可障目,讓人迷失,不能認清事物之本質。
藝術是一個體驗的過程,作為一個長期學習西畫的我,舞刷弄漆,初衷只是想解決一些油畫制作中遇到的難題,《快樂牛》的創作動機更是單純。常聽人說,漆畫受其材料和技法的制約,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似乎到處是禁區!我以漆畫的材料,極盡自己之所能,看看其寫實方面能局限到哪里去。
我的理解,“繪畫”與“設計”,有著明顯不同的程式和步驟,設計通常是先有圖紙,甚至是效果圖,然后按圖步步推進、完成,而繪畫則不同,只要有個大方向就行,先犯錯,再改錯,不斷錯不斷改,直至草稿變成正稿,所以,畫這張畫的時候,為了強調其“繪畫性”,我沒有預設任何效果,基本上是拿起筆就畫,畫到哪就算哪。不知道我這樣畫算不算漆畫,或許有人覺得這畫畫得太像油畫了,但當我把這張畫拿給畫油畫的看,人家卻一眼就看出不是油畫!幾年前,我在“英國繪畫三百年”展覽上注意到,有的水彩畫,若不特別留意標簽,真以為就是油畫,英國人似乎并不在乎畫種的所謂“特色”,所有油畫的標簽上都赫然寫著“油彩”二字,“油畫”與“油彩”,一字之差,含義卻耐人尋味。《說文解字》的解釋,畫者,類也,彩,文章也,望文生義,則油畫——用油性材料作畫——畫什么很重要;油彩——把玩油性材料的門道——怎樣畫很重要。清末大學者辜鴻銘曾說過一句名言:要想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首先要學會用這個民族的語言來思考。西方繪畫進入中國百年有余,技術上的問題相對容易掌握,但要真正用西方的眼光和語言來構筑畫面卻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沒有這個必要?見仁見智吧,我的觀點是,學京戲就要唱京腔,先吃透,再評判,為此,無論是漆畫也好,像油畫也罷,權當是學習和探索的一個過程吧。
(作者為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教師)
編輯:楊嵐
關鍵詞:油畫 繪畫 漆畫 繪畫性實驗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