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經濟觀察:政府財政在中越邊境催生脫貧故事
中新社昆明12月30日電 題:政府財政在中越邊境催生脫貧故事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2017年,中國脫貧攻堅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年度減貧任務將超額完成,貧困人口將再減少1000萬人以上。從中央到地方,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等各種脫貧措施共同發力。
近日召開的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介紹,2017年中國產業扶貧新業態發展迅速,電商扶貧帶動274萬貧困戶增收。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突破14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中央財政資金較上年增長30%,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比上年增長22%。
在政府財政支持下,一個又一個的脫貧故事正在中國上演,地處中越邊境的云南文山也不例外。
名貴藥材助脫貧
從文山市政府所在地出發,汽車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后,在一個叫杜孟上寨的地方,記者見到了王麟猛。他身后的200畝山地里,種滿了一種叫作三七的名貴藥材。三七是云南白藥的重要成分,近年售價頗高,其收益遠遠超過在貧瘠山地上種植農作物。擁有獨特地理氣候條件的文山,三七產量、質量、產值均為中國第一。
“我家幾輩人都在種植三七”,擁有20多年種植經驗的王麟猛介紹說,三七雖貴,但有個致命的弱點,不能像小麥、稻谷、玉米那樣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種植。不少百姓要間隔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才敢在同一塊土地上再次種植三七,生怕還未收獲,它就爛死在地里。
為了攻破三七連種難關,王麟猛從2012年至今已投入600萬元,期間獲得40萬元政府財政資金支持。經過多年摸索,已有斬獲,連種后的三七長勢尚可。附近百姓見狀,不斷有人與王麟猛合作,或向其租出自家土地或者前往做工。其中的2戶貧困百姓,每年可獲得6萬元薪酬。
在文山,2017年三七種植面積達到11.65萬畝。其中,包括268戶貧困百姓種植的276畝,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386元。
電商扶貧效果顯
離開種植三七的山地,在平壩鎮記者見到了一個叫楊正躍的當地人。先天身殘的他,正與河南商人商談出售生姜的生意。從事電子商務之前,靠種菜謀生的他每月收入三四百元。
去年,在當地政府幫助下,他加入到電商行列。除了生姜,他還借助網絡出售三七、李子等當地特產,也會向當地人出售從外地運來的米、糧、農藥以及日常生活用品。
2017年,楊正躍月銷售額10萬元,月收入近4000元,幫助帶動貧困戶120余戶,占當地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戶均增收近9000元。
電商在文山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雖處邊疆,文山2017年“雙十一”縣域網絡零售額達1.2億元,名列100個國家級貧困縣電商銷售數據第二位。
文山市市長龔卿介紹說,這些數據的背后,有著2000萬元的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中央專項資金和市級財政配套的1000萬元資金投入。這些投入,撬動了超過1億元的社會資金投入電商領域,增強了縣域電商的發展后勁。(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政府財政 中越邊境 脫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