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分貝籌”引質疑 網絡慈善應該多講誠信
一則愛心活動在朋友圈中熱傳,活動稱“一元助TA改變命運”。用戶進入活動頁面并選擇自己的生日后,會出現一名生日日期相同的貧困兒童,并可為其捐贈一塊錢。
很快有網友發現,這個叫“分貝籌”的助學計劃中,有的孩子頭像照片相同,但卻出現在了不同的生日日期中,并且還出現了“2009年2月29日”的時間。
活動方“分貝籌”在微博上回應稱,分貝籌是由“零分貝”和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聯合推出的微信公眾號應用產品。分貝籌上所有的受助學生都來自“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對于網友反映的問題,分貝籌稱是內容還在測試階段,出現了一些信息錯誤以及界面不穩定的情況。
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卷入類似的質疑不是第一次了。今年8月其在微信上推出的“一元購畫”活動,只需1元錢就能購買“小朋友”的畫作作為手機屏保,創作者為患有自閉癥、腦癱、智障等腦部障礙的人士。幾乎只用了半天,1500萬元的籌款目標就提前達成。
中國的一些慈善組織,要說策劃能力,已經是一流了。幫助殘聯兒童、失學少年,也是慈善的熱點。一元錢扶貧,也正中普通人內心,花錢不多,但也是善舉,一元錢就能幫助他們,何樂而不為。
要說有些組織講故事的能力,也已經是一流的了,比如,“零分貝”的文案——“聽說同一天出生的人冥冥之中會有命運的牽絆”,用這種似是而非,看起來很有人生哲理的話語,把兩個原本無關的人聯系在一起。其實中國一年新生兒一兩千萬,同一天出生的概率是很高的,并沒有什么特殊含義,而且,做慈善、幫助失學兒童,跟同一天生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又比如,羅一笑事件中,那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寫得聲情并茂催人淚下,普通網友在這么密集的淚點面前,幾乎沒有抵抗力。
效果也相當明顯,一塊錢誰沒有呢?這種幾近零門檻的慈善項目每筆捐款或許都不多,但依托龐大的網友基數,最終的資金相當可觀。本案中,一天多的時間捐款達到了250多萬,一元購畫半天達到1500萬。
但一說起誠信,就容易卡殼。“分貝籌”稱是BUG,可是僅粗略統計一下就能發現三個以上重復的學生,解釋為漏洞恐怕很難說服公眾。一元購畫項目中,募捐資格證書、募捐方案、聯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詢方法等關鍵信息缺失。對于募捐的目的、善款去向等這種該用數據說話的地方,用的卻是“藝術療愈和社會融合項目”、“用藝術點亮生命”等相對籠統、模糊、語焉不詳的表述,容易引發誤解或誤導。
講故事很重要,但一味地依賴講故事的能力,重故事,輕誠信的結果也是很可怕的。等到人們對這樣的故事筑起心理籬笆,愛心一旦有了顧慮重重,受傷害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慈善 分貝籌 誠信 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