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全球點贊
隨著時針逐漸指向年度之交,“盤點2017、展望2018”成為了潮流。今年,全球各主要媒體、金融機構、國際組織輪番點贊中國經濟表現,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事實上,全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與肯定,不僅源于中國經濟自身所具備的巨大韌性和活力,更源于中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實現了在保持經濟合理健康增長的同時,各項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未來,中國經濟將在穩中求進的政策護航下進一步穩中有進,從而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活力。
逆勢增長貢獻大
不久前,聯合國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1/3依靠中國,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的總和。
與此同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洲開發銀行、高盛等國際機構也紛紛上調了對2017年中國經濟最終增長的預期。世界銀行中國局首席經濟學家李偉喬表示,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穩中求進的政策措施,目的是在不明顯影響增長的情況下減少宏觀經濟失衡并控制金融風險。2017年,中國在多條戰線都取得了成功,促進了經濟再平衡。IMF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認為,中國經濟2017年的表現超出預期,展現出強大的增長韌性并呈現許多新的增長動力,而改革所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則應該被理解。
外界的點贊,還要歸功于中國經濟穩中有進這一最主要特征。而只有在重要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同時,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合理區間,才能實現“穩”和“進”的辯證統一。
舉例來說,鋼鐵、煤炭、火電等傳統產業的“去產能”以及金融與非金融類企業的“去杠桿”時,會產生較大的就業壓力,這就對改革的力度、方式、節奏提出了很高要求。最新數據表明,2017年中國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穩定在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300萬,占世界新增就業1/3左右,中國成為了世界人口就業率最高的國家。
轉型升級良策多
在海爾智能工廠生產線上,每15秒就會誕生一臺洗衣機,耗時僅為過去的一半,產品價值卻比以前翻了2倍;中鐵裝備集團自主設計制造的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集合了機械、電氣、液壓、傳感、信息、力學研究等尖端技術的高精密工程機械,徹底打破了國外廠商的壟斷;宏華集團研制的“極光”號極地鉆機可在零下50度低溫和12級以上強風環境下連續工作,成為中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穩中求進的結果是穩中有進。其中,‘穩’是前提,‘進’是目的,‘穩’是為了更好地‘進’,‘進’是為了更高水平的‘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蕭條,中國一方面重視確保自身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進行結構性改革、鼓勵創業創新。如今,中國實現了經濟中高速增長、重要改革持續深化、民眾生活改善、信心不斷增強的良性循環。”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主任金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預計,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有望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同時更加穩妥、更有節奏。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等,都將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更為穩定的宏觀環境。
合作共贏潛力廣
盡管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回暖,國際貿易呈擴張態勢,但未來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回升基礎仍然脆弱。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持續保持穩中有進無疑為全球帶來了更多希望。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商學院教授漢斯·亨得利希克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活躍的經濟活動為全球創造了大量財富。中國未來的繁榮與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融合密不可分。德國西門子公司首席執行官喬·克澤爾說,中國正在推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也讓西門子等企業在自動化、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領域看到巨大機遇。
與此同時,中國積極穩妥對外開放、主動發起“一帶一路”倡議,也獲得了很多海外工商界人士的高度認可。大家普遍的感受是,穩中有進的中國經濟正在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與更寶貴的合作機會。
“一方面,全球經濟雖然初顯回暖,但‘以鄰為壑’思維依然流行;另一方面,中國與世界經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自身對外開放堅定而有序。因此,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將有助于優化全球產業結構,進而對世界經濟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金煜說,未來,中國要進一步練好穩中求進內功,加強金融監管能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讓世界感受到更多穩中求進的力量。(記者 王俊嶺)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全球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