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八旬老教授的“最后一課”:他站著講了3個小時
原標題:八旬老教授的“最后一課”:他站著講了3個小時
新華社杭州12月21日電 題:八旬老教授的“最后一課”:他站著講了3個小時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許舜達 朱涵
一間報告廳里,一名84歲高齡的老教授堅持站立3個小時為學生上課,期間在黑板上一絲不茍地寫板書、畫工程圖……不久前,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退休老教授蔣克鑄“最后一課”的視頻在網絡上受到了廣泛關注,他的兢兢業業與師者風范讓網友們紛紛“淚目”“致敬”。
闊別講臺近十年的“最后一課”
蔣克鑄教授今年84歲,退休已有20年。64歲退休那年,老教授被返聘到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直至2008年告別講臺。他主講的《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學》都曾經是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熱門課。
今年10月,蔣克鑄向學校提出,希望再登一次講臺,為同學們上一堂《漫談設計思維》。“就是想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年紀大了怕留下遺憾。”他說。
這是蔣克鑄給同學們上的“最后一課”。11月10日下午,他提前了半個小時來到教室,為了這一課他足足準備了2個星期,課堂現場陸續來了150多名不同年級的學生,包括其他學院對設計感興趣的同學。
13時30分,課程開始,蔣克鑄緩緩走上講臺,向同學們深深鞠了一躬,全場掌聲雷動。“再次登上闊別近十年的講臺,我們能感受到老教授對教書育人的那份眷戀。”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生黨總支書記項淑芳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說。
蔣克鑄說,現在的條件好了,不缺設計學的教材,但里面有實踐經驗的少之又少,自己年紀越大,就越想回到課堂上給現在的學生們講講自己的教學經驗,將自己一輩子積累的知識傳承下去。
原定的上課時間,是下午1點半到3點半共2個小時,由于講課內容豐富,課程延長到了3個小時。在這3個小時中,蔣克鑄步履有些蹣跚,卻沒有休息過。講臺下的學生幾次請他坐下休息一會,他卻很是“倔強”地說:“站著上課,是一名教師最基本的素養。”
自制教具鉆研課本,“教”“授”精益求精
課堂上,蔣克鑄小心翼翼地翻開了一張1米×0.6米大的泛黃的圖紙,這是他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為建設富春江水工機械廠繪制的。
“我講課常常要用到各種教學‘道具’。”蔣克鑄說,通過這張圖,他想告訴大家系統的思維,要從總體的角度來認識問題。
打開蔣克鑄的資料包,還有很多講課用的“道具”——數張手繪幻燈片。這些工程設計幻燈片多是他自己畫在紙上,再通過復印技術印到塑料板上。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但畫面依舊清晰。
蔣克鑄說,上好課就是“演好一場劇”,道具之外,最重要的是“劇本”。“一場劇,即便來自厚厚的名著,但劇本還是需要再創造,才能被觀眾看懂。上課的課本也是如此,不能通過教材生搬硬造上去,而是要通過自己的思路重新調整。”
在上《現代工程設計》一課時,為了讓課程內容緊跟時代,蔣克鑄每年都要去上海最大的工業展覽,收集樣品和畫冊用于教學。在蔣克鑄家里,還完好保存著兩大箱打印出來的每年學生上交的設計作業,按照學生的年級壘得整整齊齊。隨便拿出一份作業,就有近100頁的篇幅。
蔣克鑄在教學第一線工作了近50載,直接教授過的學生有4000多人,退休后還指導了600多名學生。他常常親自帶著學生們走出課堂,走進工廠、車間開展“第二課堂”。上海寶鋼的工廠、嘉興的秦山核電站、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以及廣東等地的工廠都留下過蔣克鑄和學生們的身影。
1996年從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畢業的王喜冬,曾經跟蔣克鑄學習了一年多,他回憶說,當年蔣老師指導學生們為廠家設計信封切模機、信封成型機、信封貼膜機、摩托車的動力傳動系統,最后都成功地變成了商品。他至今很感慨:“蔣老師要求很嚴格,做事一絲不茍,跟著他扎扎實實地學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剛參加工作時,其他應屆生要幾年才能上手工作,我可以直接獨立工作,領導和老高工們都很吃驚,都感嘆確實不一樣!”
“我育人,故我在”,師者風范感動網友
蔣克鑄原本為“最后一課”準備了四個部分的內容,由于對工程實例的詳細展開,課程內容沒能全部講完,他有些不好意思,承諾將余下內容整理成文檔發給學生們。
“課程結束時,蔣克鑄老教授對三尺講臺戀戀不舍,我很受感動。”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模具班研一學生龍威說。
“一個人一生的價值是要為周邊的人留下些什么。”這是蔣克鑄退休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說,一代人離開了,一定要把實實在在的經驗保留下來,不能讓年輕人重復走老路、走彎路。
蔣克鑄的夫人過世已有近十年,他在夫人的墓邊為自己留了一塊碑,刻好了墓志銘:“我造物,故我在;我育人,故我在;我創思,故我在。”
蔣克鑄的事跡讓眾多網友深受感動。網友“相信明天”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教授的言行不愧“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向老教授致敬!網友“summer”說,畢業多年,仍然記得學校里騎著破舊自行車滿頭白發的老教授,每思及此就會更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樣才不辜負師長教誨之恩。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八旬老教授 “最后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