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學前教育監管主體應多元化
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之一。近期發生的多起在幼兒園侵害兒童的案件,反映出目前我國學前教育治理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自然引起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隨著警方調查活動的展開,多起案件中涉嫌犯罪的看護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相信踐踏法律的人最終會被依法制裁,整個社會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意識也將因此更加高漲。事后的追責雖然能夠給受害家庭公正的說法,而要避免此類案件再次發生的關鍵還在于從制度上加強對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
許多發達國家將學前教育或幼兒保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由國家財政予以保障,為國民提供免費的學前教育或一定的費用補貼。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完全由公立組織獨自承擔學前教育任務,公立和私立幼兒園并存的二元學前教育服務供給體系是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的常態,只是公私比重在各個地方有所不同。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幼兒保育和學前教育也無法完全依靠政府財政來解決。要解決“入園難”問題,必須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到學前教育的領域中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加強對學前教育組織的監管,就成為一個必須重視的課題。借鑒外國的經驗,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建立學前教育監管主體多元化的共治格局。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經濟成分多元化、社會階層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我們的管理主體和管理方式也必須多樣化。要像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筆者認為,應當進一步發揮民間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建立健全多元主體共治的學前教育治理格局,使得社會各界都能參與學前教育的監管。這一方面可以提升監管效率和專業水平,多元監管主體能夠對學前教育組織的辦學水平及時進行全面衡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政府陷入公信困境,解決政府監管能力不足的問題。由于我國教育行業僅在近年來才逐步向社會資本開放,相關行業組織的發展和成長相對不足。因此,我國應當加大對教育領域社會組織的扶持,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學前教育治理格局。除了發揮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主體作用之外,還要組建學前教育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積極發揮第三方的監督作用。學前教育組織申請辦學需要經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而對學前教育組織的辦學質量的認證、考核等監管事務,應主要由幼兒教育協會等行業組織進行。不同的教育組織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某行業組織進行認證、評估、監管等,到期后還須申請續期。認證、評估、考核內容不僅包括教學場所、教學設施等硬件是否達標,也要關注人際關系、課程、教學、兒童發展評價、健康、教師、領導管理等軟性評價指標。
進一步完善我國學前教育立法。我國雖然早已在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上開展學前教育的法治建設,但目前的立法還只是停留在規章制度層面,層級最高的文件也僅為國務院2010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學前教育的立法,在事前的審批、事中的監管和事后的問責上均存在法律空白。必須在制度層面通過完善教育立法來解決幼有所育這一民生問題??上驳氖?教育部目前已經啟動相關的教育立法調研,相信不久后我國學前教育能夠在依法辦園、規范管理上取得新進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前教育 監管 主體 治理 組織